正文 第16章(1 / 3)

現代社會是個開放的社會,相互間的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在團隊合作之中,要想消除障礙,溝通是最鋒利的武器;而要想充分展現自我,溝通也是最亮眼的舞台。優秀的管理者總是善於利用機會與員工們進行溝通,通過種種途徑來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多了,矛盾自然就少了,這也是管人有方的一種體現。

領導要善於同員工溝通

溝通是現代人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彙。可見溝通在聯絡人與人感情上的作用。同樣,溝通在管理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覷,一個真正有“手腕”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個會溝通的管理者。

美國康柏公司總裁謝克仁認為,溝通問題是大企業永遠想解決但永遠也解決不了的問題。他說,三個人就沒有溝通的問題,但是100人、300人、3000人的時候問題就來了。人是最複雜的,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我也有溝通的問題。管3個人、5個人和管30人、50人當然很不一樣,但超過100人差別就不是很大了。三五個人,每天大家都碰在一起,彼此都很了解,這種管理模式50人是一個關口,到50個人時每個人你還都認識,但超過50人時,就沒有辦法全了解了,這時的管理隻有靠一套管理的係統和流程,有了這個係統和流程,管100人和1000人差別就不會太大。他又說,小公司和大公司隻有一個分別,工作流程可以重複做,是大公司;相同的工作每次做得都不一樣,沒有成型的體製是小公司。人數不同,管理的模式不同;人不同,管理的方式也不同。

謝克仁認為,很多人在現實中,不能與人溝通,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有些人自以為自己聰明,就一定要把聰明用上,所以,總不按顯而易見的道理去做。因為在他個人看來,真正的聰明人不是很多,但愚蠢的人也很少,所以,算計和小聰明大家都能看得出來。

IBM公司認為,隻有良好的溝通,才能確保職工的認同感和忠誠,使員工感受到自己是公司的一員,而不隻是依令行事的雇員,這樣才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自主意識。對上級而言,公司要求深入基層。自華德森起,IBM的領導人就經常深入基層,以親切的態度了解基層員工的願望、不滿和目標,從而提高士氣。對於批評的方式,公司強調確保批評正確,不可亂批評,更不可為了批評而批評。批評之後一定要提出解決辦法,使員工能夠改正,恢複自尊和重建信心。公司還鼓勵員工向上級,直至向公司總裁陳述。這樣,在公司內形成良好的民主氣氛,不僅解決了具體問題,而且增強了團結。公司還設立了意見箱,拓寬溝通渠道,員工對工作有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意見箱與各部門主管直接聯係。通過溝通,使員工確認自己在公司中的價值。對於企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員工缺乏工作熱忱,IBM與員工良好的溝通,鼓舞了員工的士氣。

有的公司還會利用各種機會與員工溝通。上海貝爾公司把福利與溝通聯係在一起,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

上海貝爾公司認為,要真正獲得員工的心,首先要了解員工的所思所想和他們內心的需求。因此,公司的福利政策始終設法去貼切地反映員工變動的需求。總裁謝貝爾說,卓有成效的企業福利需要和員工達成良性的溝通。

該公司員工隊伍的年齡結構平均僅為28歲。大部分員工都麵臨購房置業的問題。在上海房價高的情況下,公司及時推出了無利息購房貸款的福利措施,解決了員工的燃眉之急。而且,在員工工作滿規定期限後,此項貸款可以減半償還。與此同時,公司了解到部分已經有住房員工正在籌劃購置私家轎車時,公司又為這部分員工推出購車的無息專項貸款。這些做法既解決了員工的問題,也使為企業服務多年的資深員工得到回報,同時也加深了員工和公司之間的感情。

該公司認為,在福利方麵缺乏溝通,會造成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下降,也會影響公司對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在上海貝爾,和員工的溝通是公司福利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詳盡的文字資料和各種活動使員工對公司的各項福利耳熟能詳,同時公司也鼓勵員工在親朋好友間宣傳上海貝爾良好的福利待遇。公司在各類場合也是盡力詳盡地介紹公司的福利計劃,使各界人士對上海貝爾優厚的福利待遇有一個充分的了解。

與此同時,上海貝爾還計劃在員工福利的設立方麵加以創新,改變以前員工無權決定自己福利的狀況,給員工一定選擇的餘地,參與到自身福利的設計中來,如將購房和購車專項貸款額度累加合一,員工可以自由選擇是用於購車還是購房。在交通方麵,員工可以自由選擇領取津貼,自己解決上下班交通問題,也可以不領津貼,搭乘公司安排的交通車輛。他們認為,一旦員工有了對自己福利形式的發言權,就會提高工作滿意度和對公司的忠誠度。

英國最大百貨零售集團——馬獅集團,也把與員工的溝通放在首位。該集團“致力發展與員工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成為西方管理學界公認的卓越管理典範。

在馬獅集團,管理者必須了解員工的困難並做出反應。管理高層應該知道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各項福利措施的優劣程度。馬獅集團以福利高而著稱,除了良好的員工分紅製度、醫療保險、退休金製度等一般性的福利措施外,更考慮員工的福利措施。這樣,福利並不單單是福利,它表現出企業對於員工的關心。馬獅集團管理的準則是:尊重所有員工;關心員工的一切問題;全麵和坦誠的雙向溝通;對員工的努力和貢獻做出讚賞和鼓勵;他們得到不斷的訓練和不斷自我發展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管理層是與員工站在一起的;他們看到管理高層所宣揚的目標和所付諸實際施行的,其間差異極小。在如此管理下,每個員工都真切地感覺到自己受到公司的尊重。

成與敗有時隻有一步之差。同樣的管理,溝通得好就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反之,就會引起員工的不滿。

溝通比權力更重要

凡是業績優異的公司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識,即在以文化促變革的過程中,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協調員工的行為方式至為關鍵,這不依賴於權力,而是依賴於有效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有賴於管理者通過談話和文字的形式傳達公司的核心價值觀,通過諸如企業標誌物、企業的徽章等加強員工對企業的認識和心靈的依附,從而使之認可企業的奮鬥目標,並願意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有效的溝通是管理者應有的“手腕”之一。

在海爾,言傳,即通過言談及文字闡釋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管理者們與員工溝通、提倡企業文化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海爾的企業精神是追求卓越,張瑞敏從非常實用的角度對“卓越”進行了解釋。他在嘉獎海爾優秀員工唐海北時,特別提倡唐海北那種拚命精神。但是拚命也是有講究的,張瑞敏認為不講求實效的拚命就不能算是卓越,因為任何沒有結果的形式都是無效的,不值得提倡。

所以,應該堅持“凡事預則立”的效果論。打個比方,如果平日裏就不認真研究如何管理好設備,它就必然會出問題;出了問題再去三天三夜拚命搶修,不但不能表揚,還要追查責任。在海爾的每一個工作崗位都追求卓越才能保證海爾的卓越,海爾卓越的目的是為了戰勝一切競爭對手,這是學習唐海北的最終目的。

張瑞敏寫了一篇名為《海爾精神常青》的散文,文筆優美,闡述了海爾文化的精華,其中談到海爾的理念、海爾的中國精神、海爾人應當具有怎樣的素質、人與物的質量又怎樣融會成海爾“爭一流”的文化,等等。文章這樣寫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就是人。因此,企業應有靈魂,否則無異於行屍走肉。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精神。而海爾的成長正是靠了“無私奉獻,追求卓越”這一催人奮進的企業精神,越過一個個坎坷,風雨兼程,奔向新的目標。

今天,使我們欣慰的是,唐海北,這個年輕的海爾人在外國專家麵前,奏出了新時代海爾精神的強音符。不是嗎?把外國專家製訂停產兩周進行無氟改造的計劃縮為三天,其中的艱辛他不知道嗎?在目前國際上尚屬新技術的設備上動手術,其中的風險他不清楚嗎?把涉及機械、電子、化工等門類的技術問題都承攬下來,其間的複雜,他不明白嗎?不,作為一名年輕的技術管理人員,他太明白了,但他更清楚的是:海爾,在外國人麵前的名字叫中國。

不以最短的時間攻下超級無氟節能大批量生產的難題,我們便無法競爭於國際市場。當時,他也可能想了很多,但畢竟是以一種“苟利海爾生死以”的氣概衝了上去,沒有一絲猶豫。

唐海北還給新時期的海爾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解,不僅要敢於拚搏還要善於拚搏,要有精神,有毅力,還要有知識,這才能挾海爾精神之風“衝出國門叫響海爾”。

對於眾多的海爾人來說,“追求卓越”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是一種永遠激勵人創造輝煌的精神境界。把“追求卓越”當作企業的靈魂去朝拜,這句話在海爾的生產和銷售現場,在對參觀者的經驗介紹中,在張瑞敏對中層幹部的講話裏,在他與媒體的交談過程中,可謂是無所不在。然而,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關鍵詞彙會出現在海爾員工隨身攜帶的錢夾般大小的小冊子中。這本隻有20餘頁的小冊子,內容簡練而清晰,但卻遠比谘詢顧問撰寫的冗長的報告更能體現海爾的競爭戰略和經營方式。小冊子除了闡述海爾的價值觀外,還列舉了許多具體的規定,涉及獎勵製度、職業紀律甚至員工儀表等多方麵的內容。通用電氣公司也有類似的做法,其總裁傑克 韋爾奇是這樣強調的:“在通用,經營信條手冊人手一份,存放於皮包或者錢夾裏,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維護它,倡導它。一旦有人違背了這些信條,那麼他們必然會被淘汰,即使他們曾經取得過驕人的成績。”這樣做的意義在於,使員工深刻地認識到,貫徹並維護小冊子上的信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韋爾奇說:“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隻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變成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就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恒,最終便會達到臨界值。”

優秀的領導人是不知疲倦的宣道者,他們進行大量溝通交流工作,對單條信息多次重複,注重相關的每個人、每個班組,這是卓有成效的領導過程的一個主要部分。

除了發表講話和撰寫文章之外,張瑞敏還善於運用符號的方式鼓動員工。

外形方方正正的海爾中心大廈,大廈大廳中央的圓形圖案是張瑞敏設計的,與海爾的方圓標誌相呼應。大廈前麵矗立著海爾吉祥物——海爾兄弟的雕塑,雕塑的背麵鐫刻有張瑞敏的文章《海爾是海》。張瑞敏為大廈旁邊的湖取名為如意湖,湖畔特意開了“乾泉”、塑了“五龍塔”。張瑞敏還專門撰文向員工解釋這兩項作品的來曆、造型和寓意。

《五龍塔記》曰:

“五龍塔”是藝術大師韓美林的得意之作,塔高9.6米,全球僅兩座,分立於中國和美國,隔洋相望。“五龍塔”是1996年唯一入選百年奧運的中國雕塑,遠渡美國亞特蘭大,是揚眉崛起於世界東方的“中國龍”。原作仍植根於古文明的沃土上,是昂首衝擊國際工業巨子的“海爾龍”。“五龍塔”構思巧妙,塔身與奧運五環、巨型表組合成中國的“中”字,任何角度視之皆然,炎黃情結躍然眼前。

五龍的搭配匠心獨具。四條巨龍怒目向天張,訴說百年滄桑,爪踏磐石,剛毅向四方,呈“見龍在田”之勢。頂龍則呈“飛龍在天”之狀,與之呼應,遠眺太平洋,蓄勢騰飛。五龍絕無飄忽,因塔之五環賦予其“更快、更高、更強”的世紀魂;五龍更未沉睡,因塔之巨表分分秒秒在警示:“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龍之魂,民族魂,涅粲之魂;

中國龍,海爾龍,騰飛之龍。

《乾泉》是一篇說明文,“說明”之中道出了海爾文化之源泉:

“乾泉”的“乾”源於《易經》“君子終日乾乾”,喻海爾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之奮鬥精神。泉水湧動於八卦形中,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喻示“道”生萬物、從一到無限的古老哲理和創新無止境的海爾文化。

泉水之上的三重環形台階,喻示天、地、人。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成功的企業更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永葆青春。

“乾泉”為“五龍塔”烘托,與“五龍塔”呼應。

張瑞敏堪稱符號溝通大師,海爾方圓標誌有力地傳達了他的企業文化理想。根據《海爾企業文化手冊》的解釋,方圓標誌意味著“思方行圓”。

“方塊”放在陣中的排頭是以它為基礎向縱深發展的意思,它代表著海爾的思想、理念、文化,它是一個中心,指導著周邊圓點根據市場變化靈活運行。陣中排頭的方塊和圓點的組合,體現了“思方行圓”的思想,即在工作中要將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預定的目標和效果,同時也有發展無止境的寓意。在使用上,方圓標誌已成為海爾的企業標識。

那麼作為一個有“手腕”的管理者,究竟應該怎樣做到有效溝通呢?

(1)提高自身表達能力

無論是口頭交談還是采用書麵交流形式,都要力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為此,管理者應了解信息接受者即員工的文化水平、經驗和接受能力,根據對方的具體情況來確定自己表達的方式和表達的程度等;選擇準確的詞彙、語氣、標點符號;注意文字邏輯性和條理性,對重要的地方要加上強調性的說明;借助於手勢、動作、表情等來幫助與信息接收者在思想和感情上的溝通,以加深對方的理解,提高溝通的效果。

(2)建立合理溝通體係

企業內部人員眾多、機構複雜、信息流量大,為了使信息能有序地流動,管理者一定要建立穩定合理的溝通體係,以便控製企業內部的橫向及縱向的信息流動,使各部門及員工都有固定的信息來源,該從哪裏得到信息就從哪裏得到信息,該知道什麼就知道什麼。這樣可以規避企業內部流言四起進而擾亂整個企業正常運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