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3)

管人是一個複雜的腦力活動,不是說誰力氣大、才能高就能管得住、管得好人。優秀的管人者需要有遠大的胸懷,容人的氣度,要能給各種各樣的賢才能人以必要的尊重,要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以謙卑的姿態為這些人“服務”。一旦你尊賢重能的高大形象樹立起來,你就會發現管人,哪怕名聲響亮的能人,也並不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

對賢能之士要樹立“求”的理念

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的國家。這同國君魏文侯(魏斯)的賢明是分不開的。他最大的長處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器重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幹的人,廣泛搜羅人才,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因此,許多賢士能人都到魏國來了。

魏國有一個叫段幹木的人,德才兼備,名望很高,隱居在一條僻靜的小巷裏,不肯出來做官。魏文侯想同他見麵,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有一天,他坐著車子親自到段幹木家去拜訪。段幹木聽到文侯車馬響動,趕忙翻牆頭跑了。魏文侯吃了閉門羹,隻得怏怏而回。接連幾次去拜望,段幹木都不肯相見。但是,魏文侯對段幹木始終非常仰慕,每次乘車路過他家門口,都要從座位上起來,扶著馬車上的欄杆,佇立仰望,表示敬意。

車夫問:“您看什麼呐?”魏文侯說:“我看段幹木先生在不在家。”車夫不以為然地說:“段幹木也太不識抬舉了,您幾次訪問他,他都不見,還理他幹什麼!”魏文侯搖了搖頭說:“段幹木先生可是個了不起的人啊,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富貴,品德高尚,學識淵博。這樣的人,我怎麼能不尊敬呢?”後來,魏文侯幹脆放下國君的架子,不乘車馬,不帶隨從,徒步跑到段幹木家裏,這回好歹見了麵。魏文侯恭恭敬敬地向段幹木求教,段幹木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請段幹木做相國(當時一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段幹木怎麼也不肯。魏文侯就拜他為老師,經常去拜望他,聽取他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意見。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魏文侯“禮賢下士”,器重人才。一些博學多能的人,如政治家翟璜、李悝,軍事家吳起、樂羊等都先後來投奔魏文侯,幫助他治理國家。

當時,魏國已經建立了封建政權,新興地主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可是,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意識方麵都還存在不少奴隸製的殘餘。這些東西嚴重阻礙著魏國的發展。魏文侯決心加以改革。他任李悝為相國,經常同他商討國家大事。李悝也積極地提出許多建議。

有一天,魏文侯問李悝,怎樣才能招募更多有才能的人到魏國來,李悝沒有回答,反問道:

“主公,您看過去傳下來的世卿世祿製怎麼樣?”魏文侯說:“看來弊病甚多,需要改革。”李悝點點頭說:“這個製度不改,就不可能起用真正有才能的人,國家就治理不好。”原來,按照“世卿世祿”製,奴隸主貴族的封爵和優越俸祿是代代相傳的,父傳子、子傳孫,即使兒子沒什麼本領,沒立什麼功勞,照樣繼承父親的封爵和俸祿,享受貴族的種種特權,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隻因為不是貴族,就被這種製度卡住了,很難得到應有的地位。李悝把這個問題分析給魏文侯聽,魏文侯十分同意他的看法。又問:“那麼如何改革呢?”李悝早就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說:“我們必須廢除世卿世祿製。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誰有本事有功勞,就給誰官做,給誰俸祿;按本事和功勞大小分派職位;有功的一定獎賞,有罪的適當處罰。對那些既無才能又無功勞而又作威作福的貴族,采取斷然措施,取消他們的俸祿,用這些俸祿來招聘人才。這樣,四麵八方的能人賢士就會到魏國來了。”魏文侯聽了,非常高興,叫李悝起草改革的法令,不久就在全國執行了。這項改革,剝奪了腐朽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增加了新興地主階級參預政治的機會,為鞏固魏國的封建政權創造了條件。

接著,魏文侯又采納了李悝的建議,在經濟上進行了改革。李悝算了一筆細賬:一個五口之家的農民,種二十畝地,每年收獲的糧食,除去交租納稅和自己家的口糧以外,就剩不下什麼了,如果遇到生病辦喪事,或者國家增加苛捐雜稅,日子就更難過了。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就必須增加糧食產量。當時魏國大約有幾百萬畝土地,除去山、河、城、邑,可耕地隻有六百萬畝。如果農民精耕細作,每畝可增產三鬥糧食;相反,就要減產三鬥糧食。這樣一增一減,全國就相差一百八十萬石糧食。所以,他建議實行“盡地力”的政策,就是積極興建水利,改進耕作方法,以充分發揮土地的潛力。同時,李悝還創立了“平糴”法:豐收年景,市麵上糧價便宜,為了不使農民吃虧,國家把糧食照平價買進;遇到荒年,市麵上糧價昂貴,國家仍照平價把糧食賣出。這樣,不管年成好壞,糧價一直是平穩的,人民生活比過去安定,國家的賦稅收入也得到了保證。

李悝還搜集整理了春秋末期新興地主階級製定的法律,創製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比較係統的封建法典——《法紀》,用法律形式把封建製度固定下來,保護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特權。

魏文侯很讚成李悝的主張和措施,實行了這一套辦法以後,魏國很快就富強起來了。

魏文侯看國家實力增強了,就要去攻打中山國(今河北省定縣一帶)。翟璜推薦樂羊做大將,說他文武雙全,善於帶兵,準能把中山打下來。可是有人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當大官,他肯出力拚命地攻打中山嗎?隻怕他疼愛兒子,到時候會心軟。”翟璜說:“樂羊可是一個忠心為國的人。樂舒曾經替中山國君聘請樂羊去做官,樂羊認為中山國君荒淫無道,不但沒去,還勸兒子離開。可見他是很有見地的。”文侯把樂羊找來,對他說:“我想讓你帶兵去平定中山,您兒子在那兒做官,怎麼辦?”樂羊說:“大丈夫為國家建功立業,要是破不了中山,甘願受處分!”魏文侯就派他為大將,帶領兵馬,去攻打中山。一連幾仗下來,中山兵大敗。魏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中山國的都城,並且把都城包圍起來。中山國國君十分恐慌,一麵加緊城防,一麵逼著樂舒勸說樂羊停止攻城。樂舒不得已,隻得登上城樓大叫,請父親來相見。樂羊出來,不等樂舒開口,就把他大罵一通,要樂舒趕緊勸中山國君投降。樂舒請求樂羊暫時不要攻城,等他同國君商議。樂羊同意了,給他們一個月的期限。一個月過去了,中山國又要求緩期一個月。這樣三次,樂羊也沒攻城。原來他是考慮,中山城池堅固,硬攻傷亡太大,不如采取圍而不攻的辦法來收買民心,等待時機再把都城拿下來。誰知魏國朝廷上一些嫉妒樂羊的人乘機到文侯跟前說起他的壞話來了:“主公請看,樂羊開始攻打中山的時候,勢如破竹,兒子一番話,三個月不攻。父子感睛可真深啊!要是不把樂羊召回來,恐怕要前功盡棄了。”誹謗樂羊的話不斷送到魏文侯耳朵裏。魏文侯問翟璜有什麼意見,翟璜說:“樂羊這個人很可靠,主公不要懷疑。”於是文侯對各種誹謗樂羊的話一律不加理睬,照樣信任樂羊,經常派人到前線慰勞,還預先在都城替樂羊蓋了好房子,等他回來住。樂羊心裏非常感激。他看中山國不投降,就帶軍隊拚命攻城。中山國國君看看情勢危急,就把樂舒綁了,高高地吊到城門樓頂的一根杆子上,想用這種辦法迫使樂羊退兵。那天,樂舒在高杆上大叫:“父親救命!國君說您一退兵就不殺我。”話沒說完,樂羊氣得直翹胡子,拔出箭來就要朝樂舒射去。中山國君一氣之下,果真殺了樂舒,還把他的頭吊到杆子頂上,想引得樂羊悲痛,鬆懈鬥誌。樂羊見了兒子的腦袋,氣得直罵:“誰叫你給無道昏君做事呐!也是罪有應得。”接著,他帶領軍隊更加下死勁攻城,最後,終於把中山國打下來了。平服中山國以後,魏文侯又任命吳起為大將,帶領軍隊去攻打秦國,連著占領五座城池。魏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從魏文侯求才而強國的經曆看,管人者對於人才“求”念一生,餘下的就什麼事都好辦了。

留人必先留心

進取心強的員工是公司最富有價值的、積極的資產,這一類型的員工往往具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當組織無法滿足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要求時,就會感到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公司的價值取向存在較大差異,因而抱怨得不到公司充分的重視和支持,而有可能另尋更加重視、更好發揮他們才華的環境。所以,挽留這類人才,管理者要有“手腕”不惜作出讓步,留人先留心,為其提供能夠發揮其才華的條件,使之過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領導GE公司成為世界數一數二企業的傑克 韋爾奇在GE公司最初的經曆十分有趣,他在進入該公司一年後十分不滿公司的官僚主義,打算另謀高就,結果是GE公司副總裁魯本 加托夫苦口婆心地勸留了他,不惜作出讓步,才成功挽留了一個優秀的人才,並在後來確實將GE公司帶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而這也成為魯本 加托夫本人的管理生涯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獲得博士學位後,傑克 韋爾奇進入了GE公司。他主要負責PPO材料的研製工作,這種新型材料在所製定規格的顏色與延展性上有一些小問題存在,但韋爾奇依然熱情工作,努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韋爾奇成功地推出PPO材料時,他被公認為GE公司塑膠部門的一顆脫穎而出的新星,成為眾多化工公司關注的焦點,開始有獵頭公司盯上他了。就在韋爾奇雄心勃勃地要大展宏圖之時,他發現GE公司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首先體現在薪酬管理問題上。年底時,公司給韋爾奇加了1000美元的薪水,他為此感到很高興。但很快,韋爾奇發現無論員工表現得好與壞,在工作的第一年終結時,每一個人都獲得1000美元的加薪。

生性要強的韋爾奇無法忍受GE公司對人才的偏見,他認為既然付出了努力,就應該得到等額的回報。而他相信自己應該獲得更高的薪水,所以毅然向GE公司塑膠部門主管提出了辭職。當時位於芝加哥的國際礦物化學公司十分欣賞韋爾奇的才華,他們向韋爾奇提出,隻要他願意加入IMC做一名化學工程師,他就能獲得25000美元的年薪,這相當於韋爾奇在GE公司的兩倍。韋爾奇略做考慮,就接受了這個職位。

就在韋爾奇預備動身的這一天,正在馬薩諸塞州考察的GE公司副總裁魯本 加托夫聞訊趕到了塑膠部門。他對這位年輕的化工博士早有耳聞,尤其是他研製出PPO材料以後,塑膠部門的業績直線上升。加托夫意識到,GE公司應該留住像韋爾奇這樣的人才並委以重用,不然既對公司是一大損失,又增加了競爭對手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