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2 / 3)

加托夫找到了韋爾奇,極力勸他留在塑膠部門。他知道年輕人的脾氣,便許諾給他以三倍於現在的薪酬作為他的年薪,工作出色後還有獎勵,並且答應隻要他工作再出成績,就委以更多的重任。

加托夫使用更高的薪水和更高的職位誘使韋爾奇重新回到GE公司。他成功了。這個來公司不到一年就想跳槽的小個子青年在其後40年內一心一意在GE公司工作,並在1981年成了公司的總裁,領導GE公司雄踞全球企業500強中的第一強。

1963年,加托夫果然沒有食言,讓這位年僅28歲的韋爾奇執掌GE公司塑膠部門化學發展運作部門。韋爾奇成了PPO工藝開發項目領導人,他們的任務是將PPO轉變成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但這種材料看起來並不具有很多潛在的市場價值,因為它很難塑造成型。但傑克堅持搞下去,後來終於找到了突破口,製成了一種在高溫下具有很高的強度,並且容易塑造的材料。這種塑料製品的商業名稱叫“諾瑞爾”。

1965年,韋爾奇建議GE公司建造一座價值1000萬美元的工廠生產諾瑞爾。到了指定一名經理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接受這個工作,都不願為一種商業價值未能證明的產品去冒險。唯有韋爾奇渴望這個工作,他知道這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但是他所具有的能力卻是另外一些搞技術的人員所缺乏的,那就是銷售一種產品的能力。他感覺到,應該先把諾瑞爾賣給GE公司內部的諸多企業,但當時所有的家用器具都是用金屬製造的,韋爾奇就用諾瑞爾製造出了電動罐頭起子,這樣他就有了一種可以銷售的終端商品了,借此他讓人們相信,諾瑞爾還可以有許多其他用途,包括汽車車身和計算機外殼等。

1968年,來到GE公司隻有8年的傑克 韋爾奇成為了GE公司最年輕的一位總經理,負責整個塑膠事業部門,其中包括萊克森與諾瑞爾兩個新商標產品。1981年,他成為GE公司的第八任總裁,同樣是該公司曆史上最年輕的總裁,也是人們評價為最有魄力的領導人。

那麼,管理者為了留住進取心強的人才,應該有哪些“手腕”呢?

(1)時常與員工交談工作,使雙方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

(2)給人才委以更多的重任。

(3)了解員工的思想活動。如果說一個管理者有責任對其員工的思想狀況敏感地作出反應,那麼雖然難以探測他們心中的秘密,起碼應使員工能夠接近自己,並吐露思想動態。

(4)大膽起用。在任何一個公司,新聘用的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優秀生最容易跳槽(一般在兩年之內)。他們是公司花了很多心思爭取到的人才,這樣失去,會給公司帶來許多損失。

(5)對能力突出的人才給予快速提拔。有時候,企業有幸得到一個能力極強、以至沒有人會懷疑他一定會沿著台階一直上升的員工。這時,管理者在提拔這個員工時需多動腦筋,如果處理得好,你不僅不會失去他,而且還會給公司帶來許多價值與財富。

(6)提供豐厚的報酬

較高的報酬當然是吸引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進取心強的員工看來,它至少是體現了公司對自己能力的重視,是區別於一般員工的一種有效方式。

不惜犧牲個人尊嚴去“求”才

人才難得,能夠成為管人者左膀右臂的人才更是難得。對這樣的人才就要不惜氣力,不惜犧牲個人尊嚴去“追求”。如果“追求”成功,管人的效率勢必大大提高。

在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帶領殘兵敗將逃走了,原來投靠袁紹的劉備,隻好帶著張飛和從曹營回來的關羽,投奔荊州軍閥劉表。劉表雖然客客氣氣地接待了他,而且還撥給他一些兵馬,但是劉表這個人卻既無大誌,又無膽略,還害怕劉備的勢力發展,所以就叫劉備屯駐在偏僻的新野縣城內。

劉備是漢朝的宗室,從起事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名聲極大。有許多德才兼備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明主,來投靠他;而且劉備也為了江山大業四處尋覓人才。

劉備剛剛將兵屯駐在新野後,就有一個人來投奔他,此人名叫徐庶。劉備見他機敏、忠誠,就請他擔任軍師,有一天,徐庶對劉備說:“您知道臥龍先生嗎?”劉備說:“曾經聽別人說起過。不知道他的才能比您如何?”徐庶急忙搖搖頭,擺手說:“我怎麼能與臥龍先生比呢?如果非要拿我和他比的話,就是烏鴉比鳳凰了。”劉備驚訝地說道:“那麼他一定是個非常難得的人才了,請您帶他來見我吧!”徐庶連忙說:“這個萬萬使不得,像臥龍先生這樣的天下奇才,得您親自登門拜請才行。此人複姓諸葛,單名亮,字孔明,是琅砑陽都人。從小死了父母,跟著叔父在荊州避難。在他17歲那年,叔父也死了,他就在襄陽城西二十裏的隆中山定居下來,平時除了種地以外,經常和一些朋友們攻讀史書,切磋學問,談論天下大事,而且他還將自己比作輔佐齊桓公成為霸主的管仲和輔佐燕昭王打敗齊國的名將樂毅。您想想看,他不正是您所尋求的兼有將相才能、能輔佐您成就大業的人嗎?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像臥在地上、準備騰空而起的巨龍,所以被稱作’臥龍先生‘。您說,像這樣的天下奇才,是不是值得您親自前往,請他出山呢?”劉備聽得心花怒放,點頭稱是,馬上決定要親自去請臥龍先生。

次日,天氣晴朗,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前往隆中。這裏山巒疊嶂,樹木高大、挺拔、蔥綠,風景很美,很迷人。其中有一座山蜿蜒曲折,真像一條靜臥的蒼龍,準備隨時飛上天空。劉備三人騎馬繼續前行,來到一座山崗下,看到了幾間掩映在蒼鬆翠竹間的小屋。劉備下馬親自敲打房門,裏麵出來一個書童,問:“你們找誰呀?”劉備客氣地說:“請告訴臥龍先生,劉備前來拜見。”小書童說:“先生不在家,人一早就出去了。”劉備急忙問:“先生去哪兒了?”小書童說:“不知道,先生朋友很多,大概找朋友們一塊讀書去了。”劉備很失望,問道:“那麼先生什麼時候能回來呢?”小書童說:“這也說不定,或者三五天,或者十幾天,沒準兒。”張飛見劉備還想問下去,很不耐煩,就對劉備說:“既然他不在,我們就回去吧!”關羽同意了,劉備隻好對小書童說:“等先生回來,請你轉告他說,我劉備前來拜訪了。”於是,三個人掉轉馬頭,失望地離開了臥龍崗。

回到新野後,劉備天天派人打聽隆中的動靜。過了幾天,得到一個非常令人高興的消息:臥龍先生回來了!劉備命令:“立即備馬。”這時候,正趕上冬天,冷風嗖嗖地吹,天上又飄著雪花,關羽和張飛都勸劉備改天再去,劉備不聽勸阻,決意要親自去請,關羽、張飛也隻好陪著。雪花紛紛揚揚飄落下來,山就像用玉砌成似的,樹也好像用白銀裹著似的,很是漂亮。三個人卻無心賞景。張飛還生劉備的氣,吵吵嚷嚷地說:“這麼一個山裏人,派個人叫來不就行了,何必哥哥您親自來請呢!”劉備勸他說:“臥龍先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怎麼可以隨便去叫來呢?我之所以冒著這麼大的風雪來請他,正是想向臥龍先生證明我劉備誠心實意請他出山的。”他們冒著風雪,好不容易才到臥龍崗,劉備下馬,輕輕地敲門,又是那個小書童出來說:“諸葛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呢。”劉備高高興興地進去拜見,隻見這個少年隻不過20來歲,英俊年輕,劉備恭敬地行了個禮,說:“久仰先生大名,這次終於見到了您,實在是很榮幸。”那個少年慌忙站起來,還了個禮說:“將軍您是劉皇叔吧。聽童兒說過,您來找過我二哥。”劉備驚訝地問:“先生不是臥龍先生?”少年說:“我是諸葛均,是諸葛亮的弟弟。我還有個兄長諸葛瑾,現在在東吳做官。我和二哥住在隆中。”劉備問:“那麼臥龍先生現在何處?”諸葛均說:“二哥和幾個朋友昨天出去了。”劉備二請諸葛亮,仍是沒有見到人影,隻好失望地回去了,打算改日再來拜訪。

又過了些時候,打聽到諸葛亮確實在家,劉備就讓關羽和張飛陪著,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見諸葛亮。這次不用說張飛不願意去,就連關羽也有些不願意去了。劉備說:“你們知道周文王訪賢薑尚的故事嗎?文王那麼器重薑尚,薑尚一心輔佐文王和武王,他們齊心合力,終於完成了滅殷的大業。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啊!”說完,就帶著張飛和關羽出發了。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在離草屋很遠的地方,劉備就下馬步行。從小書童那裏得知諸葛亮還在草屋睡覺,就沒敢驚動,劉備讓關羽和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屋的台階下等著。

時間過得很慢,劉備等了好一會兒,諸葛亮才醒來,小書童連忙向諸葛亮稟報說:“劉備將軍已來了好半天了。”諸葛亮立即出門迎候。劉備看諸葛亮,二十七八歲的年紀,身高約八尺,是山東人的個子,但長得清秀,神采煥發。劉備迎上去說:“久仰先生大名,今日承蒙接見,很榮幸。”諸葛亮趕緊說:“劉皇叔三顧茅廬,未能迎候,請您原諒。”二人就進入草堂交談起天下大事來。

劉備說:“現在漢室衰敗,曹操將漢獻帝挾持到了許昌,借著天子的名義擺布各諸侯。我想盡我的全力,平定天下,但是我的智慧和謀略很差,能力也很微薄,起事20多年,也沒有什麼成就。很想請您出山,幫助我實現夙願。”

諸葛亮說:“我為將軍您憂國憂民之心而感動。但是我,年紀太輕,學識不足,而且又不願意追求功名利祿,將軍還是另請高明吧!”

諸葛亮怎麼也不肯答應劉備的請求,劉備急忙誠懇地說:“希望先生能救救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為我指出一條寬闊的前程吧!”

諸葛亮雖然在隆中居住了十年,但他卻根據自己對天下大事的精心觀察分析,形成了獨特的政治見解,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方針。劉備誠懇的求問使他很受感動,就向劉備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說:“自從董卓叛亂進人洛陽以來,天下豪傑們同時舉起反叛大旗,勢力很大,大有爭奪天下之勢。曹操和袁紹相比,無論從實力上講還是從名望講,都不如袁紹,可他卻打敗了袁紹,主要是因為他有智謀。如今,曹操兵力充足,並且挾持了漢帝,不可能與他爭奪天下。而孫權呢,他占有長江的險要,而且老百姓都順從他,有才能的人也時有去投奔他,因此對他隻能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總之,要聯孫抗曹。”

劉備會心地點了點頭,心想:是啊,對曹操是不能硬拚,隻能聯合孫權才能同曹操對抗。但是我還不能站穩腳跟呢,我沒有立足之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