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譯文:乾,為天,象征純陽剛健,其靜止的時候是專一合養,變動的時候是剛直而不撓,所以促生壯大無數生靈。坤,為地,象征柔順敦厚,靜止的時候收斂深藏,變動的時候廣開展布,所以生成寬柔的氣質。易理中的寬柔剛大,與天地形象一致,變化通達與四季循環類同,陰陽交替之意與日月的情態相當,平易、簡約的美善原理與天地至高無上的德行相配合。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譯文:聖人孔子說:“《易經》的道理已經達到至善至美了!《易經》是聖人用來崇高其道德,擴大其事業的。智慧貴在崇高,禮節貴在謙卑,崇高要效法天,謙卑得效法地。天地上下的位置既經設定,《易經》的道理就可在其間通行了。成就崇高廣大的美德天性,不停地蘊存涵養,就是進入道義之門。”
①邇:ěr,意為距離近,與“遐”反義。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①。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係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②。
譯文:先賢聖人見到天下萬事萬物的奧秘,因而以周易卦、爻來模擬天下萬物的形態,用來象征特定事物適宜的意義,所以稱作“象”。聖人看到天下萬事萬物變動變化不止,因而觀察其中的會合變通的道理,用以施行典法禮儀,並在卦爻之後撰係文辭推斷各種事物的吉凶,因此稱作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譯文:言說天下易象極其繁雜的事物,平易道來不使人生厭惡,爻言說天下事物紛繁複雜的變動,內合規律不再混亂。模擬物象再言說道理,評議後揭示變動,通過這般模擬審議後便形成了千變萬化之哲理。
二儀得十成變化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③,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譯文:《中孚》卦中九二的爻辭說:“白鶴在蔭蔽處鳴叫,小鶴聲聲應和。我有美酒,願與你共享。”孔子說:“君子住在家中,發出美善的言論,遠在千裏之外的人也會聞風響應,更何況近在身邊的人呢?小人住在家中。如若發出不善的言論,遠在千裏之外的人也會違背他,更何況近在身邊的人呢?言論是由自己的口裏發出的,要施加於民眾,行為在近處發生,而能顯現在遠方。言論和行為對君子來說如同門戶開關的機要。門戶機要的發動,恰似君子獲得榮譽與恥辱的主宰。行為與言論,君子可以用來動搖天地,怎麼能不謹慎呢?”
賾:zé,亦指極深奧微妙的道理。
爻:yáo,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
樞:shū,樞機指朝廷的重要職位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