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易經》(五)(1 / 1)

“同人先號篊①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同人》卦中九五的爻辭說:“和同於人,開始號啕大哭,而後欣喜歡笑。”孔子說:“君子為人處世的法則,或者入世而服務天下,或者獨處靜居而修善自身,或者沉默寡言,或者廣發議論,隻要二人心意相同,猶如利刃可切斷金天數圖屬。心意一致的言論,猶如蘭花一樣芳香襲人。”

“初六。籍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籍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譯文:《大過》卦中初六的爻辭說:“用白色的茅草鋪地,在上麵放置祭器,不會有過錯。”孔子解釋說:“祭祀物品放置在地上就可以了,再用白茅草鋪墊,哪裏還會有過錯呢?真是謹慎至極啊。茅草本身是很微薄不貴重的物品,但卻能發揮重大的作用。像這般小心謹慎地運用它,必會沒有過失了吧。”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譯文:《謙》卦中九三的爻辭說:“勤勞謙遜,君子保持謙虛的美德至終,吉祥。”孔子解釋道:“勤勞而不自誇耀,有功績而不自以為是,真是敦厚至極啊。

這是在說有功勞而能夠謙下於人。道德要隆盛,禮節要恭謹,謙遜就是致力於恭敬,確以保存應有的地位。”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譯文:《乾》卦中上九爻辭說:“龍高亢窮極,終將有所悔恨。”孔子解釋道:“尊貴卻沒有實位,崇高而得不到百姓擁戴,賢明之人在下位而不輔助他,所以輕舉妄動必將有所悔恨。”

篊:dáo,形聲。從口,兆聲。本義:小兒啼哭不停。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

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縝密①而不出也。”

譯文:《節》卦中初九爻辭說:“不走出屋門內院,沒有過錯。”孔子解釋道:

“變亂的產生往往是因言語而起的。君主言語不縝密就會失去臣下,臣下言語不縝密就會喪失生命,機密大事如不縝密就會危及事業成功。所以君子謹守機密而不泄露言語。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譯文:聖人孔子說:“《易經》的作者大概知道盜匪的心理吧?《易經》中《解》卦中六三的爻辭說:‘背負重物而乘坐大車,將招致匪盜的劫掠。’負重載物本是小人的事務,乘坐的車輛,是君子的器具。作為小人而乘坐君子的器具,盜匪當大衍之數圖然會思謀奪取。君上輕慢,臣下橫暴,盜匪當然會思謀奪取了。財物不隱蔽地收藏好,就是引人為盜,女人過分打扮其容貌就是引人淫亂。《易經》上說:‘背負重荷而身乘大車,必致強寇前來奪取’,原來是說盜匪是自己招來的啊!”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②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③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譯文:占筮④之時用以演算的蓍草是五十,演算時取出一莖置於側,隻用四十九莖。把這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為兩堆象征陰陽,從分成兩堆的蓍草中任取一根,掛在左手小指間,象征天、地、人三才。以四為單位分數兩堆蓍草,每堆分別餘數或為一,或為二、或為三、或為四,而不超過四,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將第三營二堆分別所餘的蓍草數放置在別處,象征曆法中將每年的餘數歸聚而閏。五年成一閏,所以將兩組餘數合起來之後再分。乾卦蓍數推算總數為二百一十六策,坤卦為一百四十四策。乾坤兩卦共計三百六十策,相當於一年的日數。

縝:zhěn,縝密,細致。

揲:shé,古代數蓍草以占卜吉凶。

1è,古代數蓍草占卜,將零數夾在手指中間稱“1è”。

筮:shì,古代用蓍草占卦。龜為卜,策為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