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聖人看到天下萬物之深奧,而要模擬其容貌以象征萬物的形象,所以稱作“象”。聖人看到天下萬物的變動於錯綜複雜之中,他觀察到融會貫通的道理作為處理事物的常規,把常規用文字寫出以判斷吉凶,而稱作“爻”。爻是效,是效法事物的變化的意思。
“象”描繪的是天下最繁雜的事物,但經過整理使人不會厭煩。“爻”敘述的是天下最劇烈的變動,但變動有其規律,不會使人混亂。“象”經過模擬再發表成言論,“爻”經過議論才變動;這經過模擬與議論的“象”、“爻”變化就能夠契合事物的變化。
下麵引用幾句“爻辭”,以說明“象”、“爻”經過擬議而契合萬物的變化。
《中孚》卦“九二”的“爻辭”意思為“鶴在日蔭下鳴叫,小鶴應和;我有好酒,願與你同杯分享。”這象征在冥冥中一切都有感應。為此孔子說:“君子在密室說的話,如果是好話在千裏之外也會使人感動,產生共鳴,更何況近在身邊的人呢?相反的,如果是不正當的言論,在千裏之外也會引起人的反駁,更何況近在身邊的人呢?言論由自己口中發出會在民眾身上造成影響;行為在近處發生會在遠處產生作用;言論與行為,對君子來說像是門的軸,弩箭的扳機,一旦發動就已經主宰了榮譽或恥辱。君子的言行足以動天地,怎麼能夠不謹慎呢?”
《同人》卦“九五”的“爻辭”為“與人合同,先號啕大哭,而後又大笑。”孔子引申說:“君子所走的道路,或者入世,服務人群,或者隱居獨身,或者沉默,或者發表言論。看上去不同,其實一樣,兩個人意誌相同,其鋒利足以切斷金屬;意誌一致的言論,就像蘭花一樣氣味芬芳。”
《大過》卦“初六”的“爻辭”:“祭器的下麵,鋪以白色的茅草,沒有過失。”孔子說:“祭器本來放在地上就可以了,現在卻在下麵鋪上潔淨的茅草,哪裏還會有過錯?這是極端的慎重。茅草雖然不是貴重的物品,但鋪在祭器下麵功用就非常重要了。對重大事情,隻要像這樣小心謹慎地處理,就不會失敗了。”
《謙》卦“九三”的“爻辭”:“勤勞謙虛的君子,終究會吉祥。”孔子說:“勤勞而不自誇,有功而不自滿,這就很厚道,有功仍然對人謙虛。德要盛大,禮說的是恭敬,謙虛就是恭敬,謙恭可以保存應有的地位。”
《乾》卦“上九”的“爻辭”說明與《乾》卦“文言傳”的文字完全相同,也許是重複。
《節》卦“初九”的“爻辭”:“不出門庭,不會有過失。”孔子引申說:“所以發生變亂,言語是最初的階梯。君主言不縝密,輕率的喋喋不休,就會失去有才能的臣子;臣子言不縝密會多言招禍喪失生命;機密大事不縝密會造成災害。所以君子要言語謹慎,不可隨便發言。”
孔子說:“《易經》的作者難道知道強盜的動機嗎?這個問題,《解》卦‘六三’
的爻辭解釋道:‘背負財物的人卻乘坐車輛,以致招來強盜,背負財物的人身份低賤,而乘的車輛卻是高貴人的用具,低賤人乘高貴的車不相稱,當然強盜要奪取了!就像君王傲慢,臣子橫暴,當然強盜就要侵犯了!財物不隱秘收藏,是教唆偷竊;容貌妖豔,是唆教淫亂。《易經》說:‘背負財物的人乘坐車輛,以致招來強盜’這是說強盜是自己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