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說明“卦”與“爻”的效用。
第四節 《係辭·下傳》
本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譯文:陰陽太極八卦已經排成陣列,上天、大地之間的各種物象便盡在其間;
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盡在其中了;剛爻柔爻遞相推移,萬事萬物的變化之理便盡在其中了。
係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
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譯文:卦、爻的撰係文辭指明了吉、凶、禍、福,隨時而動的變化之理便盡在其中。“吉、凶、悔、吝”的產生是由於變化行動的結果。陽剛陰柔兩爻是確立一卦的根本,變化會通是因應一切活動的適當時機。人事吉凶的規律,著重講明堅守正道就能獲勝。天地自然的規律,表明守正就能被人仰觀。日月運行的規律,表明守正就能光明普照。天下萬事萬物的一切變動,說明萬物歸一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饋①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譯文:乾為天,代表剛健,平易示人;坤為地,代表柔順,簡易近人,厚德載物。
爻就是效法天地簡易的理法而作的;象是模仿天地的情態而設置的。爻和象在卦內的變動運作,吉和凶就在卦外體現了出來;功德事業通過變動而體現,先賢聖哲的情感思想全都體現在卦爻下的文辭之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饋:kuì,進獻,進食於人。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譯文:天與地是最高尚偉大的德行,致使萬物繁衍生息;先賢聖人是最偉大的寶物,致使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何守住盛位?用“仁愛”。如何招聚眾人?用“財物”。管理財物,端正言行,禁止百姓為非作歹,這就是天經地義的“道義”之精華。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譯文:人類祖先聖王太昊帝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時候。他仰頭觀察天上的現象,低頭察視大地的形態,觀察鳥獸身上的紋理和適宜於地上的種種事物,從近處取法人體的形象,從遠處援取萬物的形象,於是才創造了先天八卦,用來融會貫通神明的德行,從此劃分各類、比擬萬事萬物的各種動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