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易經》(十五)(2 / 2)

孔子還說:“德行淺薄卻地位尊貴;智能低下卻圖謀大事;力微卻擔負重任;

這很少不招災的。《易經》《鼎》卦‘九四’的爻辭說:‘鼎的腳折斷,打翻君王賜的美食弄成濕淋淋的,凶惡。’這是指才智不足以勝任。”

孔子說:“知道事機的微妙嗎?君子對上不諂媚,對下不輕侮,堅持正義遵循事理,這就可以說知道事機的微妙了。‘幾’是動機的微妙變化,能夠預先判吉凶及看破動機的微妙變化,就能果斷行動而不至於整天遲疑等待。《易經》‘六二’爻辭說:‘被巨石阻就不必整天在那等待,而應當另選途徑,隻有這樣堅定果斷才會吉利。’既被石阻為何等待呢,情況很明顯可以判斷了。君子知道事理的微妙變化,知道處置的態度何時柔何時剛。所以能夠正確判斷,應用自如,成為眾人景仰依賴的人物了。”

孔子讚揚其學生顏回說:“顏回他不是幾乎已經這樣了嗎?他有過失從來不會不知道;知道了從來不會再去做。《易經》《複》卦初九的爻辭說:‘迷路不要走得太遠才回頭,就不會造成大的後悔,這就是極大的吉利。”

孔子說:“天地間充滿陰陽氣而發生變化,生成萬物,很完美;雌雄交媾而使萬物生成。所以《易經》《損》卦‘六三’的爻辭說:‘三人共同行動主張不同行動不一致,就需要有一人必須放棄成見,還一人單獨行動,這樣反而會得到誌同道合的友伴。’這是說,天下的道理就是要達到一致。”

孔子說:“君子必須先使自身安全然後才行動;先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才說話;必須先建立感情然後才要求。君子有這三項修養,待人處世才會完美而無偏差。本身已經危險了還要去行動,則人民不會隨從;用語言恐嚇,則人民不會響應;沒有建立感情就去要求,則人民不會答應支持;得不到支持,傷害你的人就要來到了。所以《易經》益卦‘上九’的爻辭說:‘得不到幫助甚至還將受到攻擊,以致意誌動搖,這就凶險了。’”

第六孔子說:“‘乾’、‘坤’兩卦不是進出《易經》的門戶嗎?乾為陽物坤為陰物。

陰與陽相交如德行相互配合,由此產生象征天地所創造的一切及天地造化之奧妙,並相互貫通。卦形,象征宇宙萬物的變化並以各種事物為名稱,雖然繁雜卻不超越天地所創造的範圍。我們考察卦、爻名稱所表達的各類事物,好像是殷末周初衰敗時代的情形吧?”

《易經》的主旨是使過去的事顯明,並由此鏡鑒以察知未來,進而闡明隱秘;

擴大分析,卦爻的名稱都適當,為辨物所說的話都正當;所用的判斷文字完備無缺。所用名稱雖然微小,但象征事物的類別卻很廣大,而且意義深遠。文詞高雅,在委婉中所表達的事理無不中肯,敘事直截了當卻隱藏著深意;用吉凶的道理幫助人民行動,使民眾明辨善惡得失的報應。充分闡述《易經》的完成時代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