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茫茫大夢(二)(1 / 3)

馬蹄聲促響,自高地下的土路馳來一騎,快到他們站立之處,騎者拉韁帶馬,跳下地牽馬上前,一見著穆清忙不迭地抱手作揖,“多年不見,顧夫人一向康泰。”

穆清訝異地將他看了兩圈,仿佛眼熟,再定睛細瞧,恍然笑起來,“胡家大郎?”

那人點頭笑道:“正是,正是,夫人好記性。”

“多早晚回的京?怎也在這裏?”穆清心裏犯疑,猶記得杜如晦曾說恐他一家受太子圈地一案的牽連,遠遠地送了出去,無人知曉他去了何處,如今怎又回了長安。

“當年為扳倒隱太子,大郎曾替我翻查過長安附近的戶籍耕田,如今還替我做些事,甚是得力。”杜如晦仿若看到了她心底的疑惑,淡淡地答道。

胡大郎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笑,“當年其實也不曾遠走,避禍時便已打定主意,作個田舍郎渾渾噩噩地一輩子終非我所願,待躲過風聲,還要尋回去,跟著杜公做一番事。豈知風平浪靜後重回長安,卻再找不到人,直至前一陣,方知如今的蔡國公正是杜公……”

“夫人瞧那片地。”胡大郎忽然停下話,抬手指向方才穆清賞過的那片麥田,“那片地原正是尹德妃父兄圈占過的,而今已還至那一片百姓手中。”

那胡大郎正說到興頭上,還待要說,杜如晦沉聲打斷了他,“分明是豐年,卻仍要拖欠租調的緣由,你可打聽清楚了?”

胡大郎忙收了閑話,向穆清歉意地一笑,掉頭正色向杜如晦稟道:“問訪了幾戶,各色緣由皆有,大抵是戰亂連年,現雖太平了,每戶男丁卻仍是不濟,另還有四十日的正役要服,農事上便不夠人手。此處是這般緣由,想來別處也差不了多遠。”

“可有興致下去走幾步?”杜如晦轉向穆清,麵上換上了和暖的笑意,“不必人跟著,咱們便佯作收糧的商戶,往村中去轉一轉。”

當下二人拉過駕車的馬,隨著胡大郎往高地下的村莊一路小跑去。餘下阿柳等人,帶著同來的幾個婢子健仆七手八腳地支起氈帳,安置下食案圓腰凳、果脯酒漿等物。

到底是挨著皇城,此處的鄉野村民並不怪見外人,隻是一聽聞他們乃收糧的商戶,卻無不擺手搖頭地走開,胡大郎拉住幾名村夫一問,皆道無糧可賣。

轉了大半圈,行至一間略齊整寬大些的房舍跟前,院門大敞著,一位老者正對著院門坐在自家屋簷下刮著竹篾,杜如晦在院門前站住腳,向胡大郎一望,“此戶瞧著殷實,不若進去歇個腳,打聽詳盡些。”

胡大郎栓了馬,探身進門呼道:“叨擾老丈。”連道兩遍,那老者方從一堆竹篾中抬起頭,稍帶著防備上下打量院門前的這三人。

“在下乃過路商戶,原想至貴莊收買些糧草,走得乏了,向老丈討碗水吃,再借貴地歇一歇腳。”杜如晦拱手向那老者禮道。

老者放下竹篾子,將他們三人輪流打量過來,稍一猶豫,點了點頭,也不多言語,轉身進屋去端水來。

三人在院中找了幾條木凳落座,杜如晦再禮謝過老者,便撩起袍裾坐下,慢慢將那粗陶碗中的茶水飲下。“敢問老丈家中可有餘糧要售的?或有絹布綿麻亦可。價錢上,在下絕不會令老丈虧了去。”

那老者不緊不慢地刮竹篾,偏頭扭臉瞥了他一眼,手中活計半息不停,“這位阿郎問的俱是租調之物,如今這村莊中戶戶吃緊,置備著上納猶不及,何來剩餘的?”老者鼻子裏哼出一聲輕笑,“阿郎大約也並非甚麼商戶,隻怕是官家的人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