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駿一開機器,轉速、進刀量都出來了。英國人說要給他房子、汽車和每月五千英鎊的工資。隻要他留下。鄒德駿說你們要是有技術難題可以寫信給中國的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他們派我出來我就出來。英國人說;你是超聰明的中國人!鄒德駿說:在中國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我是芝麻般的聰明,還有很多西瓜般的聰明。
1989年下半年在泰國時,鄒德駿說你們把最差的機床拿出來,隻要用上我的先進工夾具就可以加工出最精密的零件。他當場表演。本來要花一萬美元的機床設備才能生產的零件,現在隻要用三十美元買他的工夾具就可以使產品達到同樣的光潔度。第二十一屆世界新技術成果博覽會是在美國佛羅裏達州開幕的。鄒德駿帶去四項發明成果。有人想請他打開機器看看結構,他說不行,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專利。洋人塞過一疊美元,鄒德駿的五分之一英語又響亮起來:NO!NO!對方說這發明是世界一流的,能不能給你照張相。鄒德駿說那麼讓我站到會場門口的中國國旗下你再拍。對方直說OK。
一千六百公斤的切削刀,兩隻螺絲就能承受,而一根頭發絲也能被工夾具夾得緊緊。一個日本人當場撥下一根頭發試驗,果然被夾緊。一個記者立即跪下搶拍這個鏡頭。而另一個記者又把這跪下的記者連同日本人的頭發絲一起搶拍下來。
但是每個人都有他的局限。某一方麵特別發達,一定帶來另一方麵的薄弱。好比深圳人老弱婦孺都可能懂股票,可一問鄒德駿,他便像突然得了癡呆症,一個字也說不上來。他是一個大聰明的發明家,所以就不是一個聰明的推銷員。全國有二百萬台車床,如果有百分之一的車床用上他的工夾具,一年可以為國家節省電一億四千萬度,增加經濟效益兩億元以上。以上僅僅是以每台機床每天開動六小時提高工效一倍來計算的,而實際上,提高工效可達十倍至二十倍。
誰讓他不善推銷?說起來,他也是個平常人。一張平常的臉,一個平常的學生頭,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小青年。他若是走在北京街道上芸芸眾生的人流裏,誰也不會對他多看一眼,如同一粒芝麻。
大個子美國人一笑他就掉了下來,掉了下來兩人就站在同一地平線上。
1992年5月9日下午,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發獎儀式上,來自各國的發明家如走俏紅星似的被掌聲簇擁著,同時抱走金獎和國際杯大獎的鄒德駿說,為了表示謝意他給大家演奏口琴。一曲《喜洋洋》吹得台下掌聲不絕。又變換吹法,吹出小提琴曲《梁祝》,瘋魔全場。法國評委會主席說,他當評委以來,從來沒給人打過滿分,隻有這一次給這位會吹口琴的鄒德駿先生打了滿分。說鄒先生的口琴把發獎會推向了高潮。
晚宴上大家鼓動鄒德駿到評委那桌致意。他走過去用單臂往一張椅子上一撐,來了一個水平頂。一個大個子美國人高興得一下把他抱了起來,鄒德駿用雙手往他的胳肢窩下哈癢癢。美國人一笑鄒德駿就掉了下來,掉了下來兩人就站在同一地平線上。鄒德駿仰視大個子美國人:我們兩人來比賽掰腕子怎麼樣?美國人俯視這個子比他小很多的中國人說不不。大概他覺得大個子掰不過小個子不大好看,而這個一下能被他抱起的中國人實實在在地看上去又有智慧又有力量。
法國一位下肢殘疾的發明家用手轉動著輪椅過來了,說他是專門來看鄒德駿的發明的,說看鄒德駿的發明不僅獲得很大啟示,而且是一種很高的藝術享受。比利時評委邀請他11月一定到布魯塞爾參加世界發明展覽會,希望他再獲得尤裏卡發明金獎。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組委會主席給他題詞:這是中國代表團帶來的充滿想像力的具有開創意義的發明。法國、比利時、美國、日本、瑞士、南朝鮮等國家的六十多家公司要經銷他的這兩項產品:“GJ4高效工夾具”和“ZF不停車快換鑽攻工夾具”。協議書一份份地遞過來,但是他又“移情”別處。他每天早上燒一鍋飯,就著乳腐和鹹菜使勁吃個飽,中午便餓著,晚上用開水衝冷飯吃。天天如此,省下錢來上商店買各種國內沒有的小發明。這個“各種”,需要多少錢?自然沒這個錢。他買幾樣發明,畫下圖紙,再托人削價轉賣或原價轉賣。賣得的錢再買幾樣,再畫下圖紙再轉賣。有一個法籍華人給他送來雞和水果,說發明家也要吃飯的呀,他把雞和水果都轉送團裏其他人了。他說他自己清楚,他的身體吃鹹菜泡飯就頂得住。
文章寫完,5月26日,接到深圳長途,說深圳市特批鄒德駿為高級工程師,免去外語考試--鄒德駿連五分之一英語也不需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