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我幫你聯係市場上的那些菜販子。”魏英欣然說道。從她的談吐中方維很明顯地感到她對自己毫無保留的支持態度。
“這樣會很麻煩你的。”方維不安地說。
“也沒什麼可麻煩的,”魏英說,“不過動動嘴皮子的功夫。”
第二天早上方維並沒有一同跟車,因為害怕自己昨天的破格之舉寵壞了那些老農民而選擇了回避。也許此時此刻他的生活就是由這些瑣碎不堪的小事所構成的。
趁著這樣的空隙,他和魏英走訪了菜市場上所有的蔬菜販子。
“我們保證按您的要求滿足供貨需要,並且蔬菜更新鮮,價格肯定比您從區裏進進來要便宜。”方維向每個潛在的客戶作著如是承諾。
“那可以呀,就是怕誤事,”一夥小菜販們紛紛圍攏了過來,其中一個很狡黠地質疑道,無疑這是他們討價還價的最基本方式。
“我們保證每天晚上在你們收工之前將蔬菜進到你們的攤點上。如果我們的貨不能滿足你們的要求,你們盡可以趁早到區裏購進呀,一點不耽擱你們的事情。”魏英向各個顧主解釋說,事實上這些菜販子的貨都是清晨搭乘第一班車從區裏轉運過來的。因此即使錯過了方維這一頭也並不會誤事。
“既然這樣那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試試看吧。”這些人紛紛表現出一種懷疑的態度。
“好,那我們就這樣說定了,”方維說道,“那能不能將你們所需要的各種蔬菜報一下帳,我們也順便統計一下。”
“好的,好的,”於是各個攤主便紛紛報上各自的需求量。
最後才是討價還價。
這一次唱主角的是魏英,因為她早已摸清了底牌,知道這些人從區裏進貨的基本價格。魏英的報價雖說比區裏要相對便宜一些,卻是有限度的。不過這些人最終還是接受了,畢竟這是家門口的生意,看得見也摸得著。
使方維不可思議的是這樣每天的銷售量還不到三千斤,而這些蔬菜還得分給十多個攤點。大致估算得出這些人每天也就能賺個最基本的生活費而已,可能所得隻能維持在這個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費水平。
方氏莊園有一輛專門的手扶拖拉機,駕駛司機仍然是一位退過休的農民伯伯。老農慈眉善目且盡職盡責,對方維可以說是有求必應。大約正是因為如此,方維的老爸才放心將這一重任交給他。
盡管如此,方維還是會塞給老人家一包煙算是小費,以便讓老人家能安心多跑這一趟車。在這件事情上,方維倒並不怕寵壞了這位老同誌。當然,方維也可以選擇自己來開車,這在技術上並不存在障礙,不過方維卻始終沒有付諸於行動,他不想過多地突出自己而冷落了老人。
晚上,方維和魏英認真地計算著他們這一天的收入。
“你真的很有生意頭腦,就這麼轉了一下手差不多就賺了不老少。”方維這樣說著,將一百元錢遞給了魏英。
“你這是幹嘛?”魏英笑語呤呤地問。
“這是你今天賺的錢啊!”
“我又沒有打算雁過拔毛,攥取額外的好處。”
“這錢對我來說就是一張紙,可是對你來說卻能解決很多問題呢,你還是收下吧。”方維很誠懇地說道。
“瞎說,我真的不能要,”魏英很是激動地回絕道,“我怎麼能讓你為我打工呢?”
“這有什麼不可以的,你是我妹妹呀。”
“那就讓我替你打工好了,即便是打一輩子的工。”
方維到底沒有將錢分派出去。作為妥協,魏英央求方維下次進城的時候給她帶一本英國小說:《德伯家的苔絲》。
“你為什麼會喜歡這部小說?”方維很奇怪地問。
“你說呢?”魏英反問道,在她看來方維無疑是應該知道答案的,“你覺不覺得我就是那個苔絲,而你就是那個亞雷?”見方維沉呤一語,魏英這時很頑皮地說道。
“瞎說,我怎麼會是亞雷。”方維當即反駁道。對於這個人物方維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的。
“為什麼你就不能是亞雷呢?”魏英戲謔地說。
方維聽了隻是憨厚地笑笑,仍舊不置一聲。
第二天進城,方維並沒有為她帶來這部小說。當碰到魏英期待的目光時,方維忐忑地笑了笑,說,並不順路。
第三天,方維還是沒能為她帶來這部小說。當碰到魏英企盼的目光時,方維便發覺自己甚至不能給她任何解釋,或者說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
這一天,方維特地逛了趟新華書店,為她買了本精裝版的《德伯家的苔絲》。他發覺如果再不為她買到這本書的話,將成為自己的一個很為沉重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