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誰不是“流浪者”,誰不是“打工者”?我們都有身心疲憊的時候,都有需要溫暖的時候。那麼書店就是最好的去處,讀書就是“抱團取暖”的最好方式。有人把書店隻看成商業機構,隻計算它的利潤,那就錯了;書店還是人們的精神家園,人們的精神驛站。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它,政府沒有理由不支持它的建設和發展。
麵對這書的海洋,我有時很自卑,我就是一生不停歇地寫作,才能寫幾本書,對眾多的讀者會有什麼意義?我們的老主席巴金先生說過:“一個作家、一支筆可能起不了大的作用,但是一滴水流進海洋就有無比的力量。隻要全世界的作家團結起來,億萬支筆集在一起,就能為後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更美好的未來。這才是我們作家的責任。這是理想,也是目標。”
是的,我的書可能是一點星火,但可以和更多作家的星火彙成火把,去點亮更多人們心中的聖火,讓他們溫暖、讓他們振奮、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鬥。記得我寫的那些知青故事,讓被遺忘在大山裏和荒原深處的老知青涕淚交流,因為遠方的人們在祭奠他們沒有墓碑的愛情與生命。那些把生命埋在荒原上的老知青的後代給我打來電話,感謝我為他們已故的前輩爭得了尊嚴和榮譽。還有美國西加州的中國老知青們,把我寫的故事錄成音在網上互相傳送,以寄托他們對大洋彼岸的祖國和親人的思念。一篇文章牽動多少人的情思,一本書給多少人以感動和溫暖,這是對我最高的獎賞和最大的寬慰。但奔波采訪的勞碌和長年埋頭寫作的辛苦也讓年過花甲的我有些力不從心。妻子的抱怨時刻瓦解著我的激情。那一個清晨情況有了轉機。她坐公交車去火車站接客人,汽車的廣播裏正在轉播電台播出的我剛寫的“蒼生大醫”於維漢院士的故事,為了消滅危害一億多人生命的克山病,他在貧困的農村奮鬥了近半個世紀。擁擠的車上的人們都在靜靜地收聽,她也在聽,她流淚了,為於先生感人的故事,也為我的作品被更多人傾聽。回來後,她對我說:“大家歡迎你。願意寫,你就寫下去吧!”從此後,我的電腦旁少不了一杯熱茶和我該吃的藥物。
在這個飄雪的冬季,我坐在溫暖的書房裏寫著關於書的溫暖的故事,哪怕我的文章隻能溫暖一個讀者的心,我就很滿足了。因為他的心裏一定能開出明媚的春花。
201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