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多聽老人言(1 / 1)

黃永玉先生在中國文化界可謂傳奇人物,擅長版畫,主攻國畫,而為眾人所知是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的造型。這位黃先生自稱湖西老刁民,特立獨行,敢怒敢言,嬉笑怒罵,皆為文章。上個世紀70年代,因為北京飯店的“貓頭鷹”事件他被“四人幫”口誅筆伐,卻“死裏逃生”;80年代卻因自己寫的一組新詩,“歪打正著”名聲大噪。我認識黃先生就是當時的一次全國文學大獎頒獎會上,我是個未名的報告文學小作者,擠在角落裏看熱鬧;他頭戴一頂鴨舌帽叼著木煙鬥,和周揚、夏衍等前輩打著招呼。在那個早春時節,和一身黑藍灰表情木訥的作家們比,黃先生頗為引人注目。

從此,我一直以敬仰的目光尋覓黃先生的身影,如他在家鄉鳳凰城、在北京郊區和在意大利興建了自己的文化莊園,他又在香港、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舉辦了大型畫展……而最吸引我的竟是他寫的一本散文《比我老的老頭》,我讀了又讀,愛不釋手。也許像我這樣的讀者不少,接著他應邀又出了一本“新增補版”的《比我老的老頭》。我又珍藏了一本。

黃先生的資格是很老的,他14歲就因版畫獲獎而出名,然後成了魯迅先生倡導的中華全國木刻協會的追隨者,在左翼文化前輩領導下,邊創作邊組織革命文化活動;剛剛建國又在表叔沈從文的影響下,從香港回到北京,成為中央美院最年輕的教授;文革結束後,他以驕人的業績當選為中國美協的副主席。那麼比他老的老頭又是誰呢?看了他的書我才知道,他們是周揚、馮雪峰、齊白石、錢鍾書、李可染、張樂平、張伯駒、沈從文、林風眠、聶紺弩、苗子、鬱風、吳作人……這些中國文化的巨星,每一位都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寫這樣一些非凡人物的書是不能不讀的。

畫家出身的黃先生沒有把這些名家寫成偉人,而是寫成了凡人,甚至是俗人。他的文筆如白描一樣清雅,像木刻一樣深刻,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皆曆曆在目,看似無意點染,其實匠心頗具。這些飽經曆史磨難,在中國不斷的政治風雨中九死一生的文化精英,雖然“曆盡劫波兄弟在”,但也傷痕累累,風燭殘年,但風骨尚在,情趣盎然。黃先生寫他們的風光,也寫他們的背運;寫他們的友情,也寫他們的糾結;寫他們的抗爭,也寫他們的屈辱。雖著筆淡淡,但情意綿綿,讀後讓人唏噓。他們是那麼的真誠善良,可政治運動把“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他們或被魔鬼折磨,或自己也變成魔鬼。往事並不如煙。讀黃先生的書,有時如春風撲麵,有時也冷風習習。我想,那些“老頭”是不應該被忘記的,他們經曆的苦難歲月也是不能被遺忘的。不忘記是為了不再發生。

他在“增補版代序”《為什麼老頭兒號啕大哭?》中對“四人幫”垮台後文藝界的聚會有這樣的描寫:

散會了,幾個人湧向坐輪椅的郭老握手,郭老兀兀然。夏公那邊卻是人頭洶湧……

周揚先生一個人向東大門蹣跚走去,停在台階邊上。

一個孑然的小黑影子……

天安門廣場暮色蒼茫……

這看似風輕雲淡的文章,卻讓人心潮難平啊……

民間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麼,多聽老人言就能少吃虧了吧?因此,還是多看一看《比我老的老頭》這樣的書為好。

2011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