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今年已經11歲了,從她上小學的第一天起,我就注重教給她自我保護的本領。我認為:任何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能操之過急。我本著先易後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開始訓練孩子掌握過馬路的本領。先是我領著她過,認真傳授要領;後來,我讓她帶著我過,檢查要領掌握的情況;再往後,、我目送她過,檢驗培訓效果。大約一年後,她終於能夠比較自信地獨自過馬路了。從領著她過、帶著我過、看著她過、她獨立過,循序漸進,比較順利地完成了從不敢到敢,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記得有一次,我與孩子外出,路上有一個穿著體麵的男青年悄悄地對我們說,他有一批廉價布料急於出售,讓我們隨他去看看,當即被我拒絕了。這時,我問孩子:“你怎麼看這個人?”孩子想了一下說:“這個人大概是一個騙錢的?”我肯定了她的懷疑,並告訴她遇到這樣的人應該怎樣對待。我感到:培養孩子遇事冷靜和認真思考的習慣,注重孩子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的提高,並形成自己的主見,就為實現自我保護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大心理障礙是:膽怯懦弱和自卑感,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如何調整好孩子的心態,使其在困難麵前建立信心和勇氣呢?我認為:首先是當他遇到困難猶豫不決時,給他支持和鼓勵;其二是當他遭受挫折或失敗時,給他關心幫助;其三是當他取得成績和成功時,應給予充分肯定和及時表揚。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大膽實踐,不怕困難,並逋過實踐總結積累經驗不斷增長才幹。家長切忌事事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許多鍛煉機會,遲遲不能自立自強。比如買東西這件事對孩子來說就是綜合能力的訓練。我們可以讓他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如:買晚報、買魚蟲、換啤酒、買汽車票等,逐步訓練他與人、財、物打交道的綜合本領,這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社會裏無疑是一種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搖籃,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家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密切配合,是培養“四有”人才的有效途徑。我們家長重任在肩,豈容稍有懈怠?
下麵,我從三方麵談一談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憤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憤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家長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對於剛剛步入小學一年級的薛飛來說,上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何讓他自然地過渡到小學生的生活,使他喜歡上學,樂意上學,讓他感覺學習起來既輕鬆又偷快,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憤,這需要我們家長配合老師工作,觀察孩子每天的學習動態,給孩子合理的安排。因為他年齡還小,喜歡看動畫片,所以放學回到家裏,首先打開電視機讓他看動畫片,接著是看新聞聯播,了解國家的一些時事。7點半正式寫作業,寫完作業後,我檢查,發現錯誤的地方及時改正。接下來洗漱,9點準時休息。久而久之,就使他自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憤和衛生習憤。隨著年齡的遞增,我對他的要求也越來越髙。每天除完成老師的作業外,還要讀兩篇作文。後來為了練習寫字,每天抄一篇作文,然後讀兩遍,既練習了寫字,也提高了他的寫作水平。這樣的練習方法果然有了好的收效,經過老師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二年級榮獲了第十一屆全國中小學生學作文競賽鼓勵獎,縣級硬筆書法比賽第一名;三年級榮獲中國校外教育雜誌社等五家聯合舉辦的“中國兒童美術學”大賽文學類二等獎,期末考試年級第一名;四年級獲“全國中小學生世紀杯”征文二等獎,在“學當代英才,做中華少年”活動中獲三等獎。學習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孩子良好習慣養成了,我們做家長的不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方麵也就省去了好大心思。平時對孩子隻是稍加誘導就可以了。
二、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學會關心他人
我的孩子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孩子的點滴進步,跟家庭的教育不無關係。怎麼教育?我們的做法是充分發揮孩子好學上進的天性,正確引導,促進孩子走自立自強的路。至於家長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當好楷模,做文明家長,那是做家長的本分,我們一向都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內容。在教育方法上可從孝敬父母入手。教育孩子孝敬父母,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好榜樣。如年邁的婆婆住院,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做好飯菜,騎車去醫院送飯,平時為婆婆換衣服,剪指甲,收拾屋子等。我總是麵帶笑容,無怨地侍奉老人。家長給孩子做了榜樣,也就強化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也就能主動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去年冬天我發高燒不能上班,孩子的爸爸供暖又不能休息,這時的薛飛放學回到家真是忙個不停,為我燒開水、給我服藥、做飯、收拾屋子、拖地板。我說不用他幹,可他硬是把我推到床上休息。看著孩子又上學,又忙家務,還要寫作業、練書法,我這個做媽媽的心裏難受得流下了眼淚。兒子看著我如此的樣子,對我說:“媽媽,您好好休息別難過,我什麼都會幹,平時我不也是老幹嗎?”
如果孩子隻知道孝敬父母,那未免有些太狹隘了。家長的責任是將孩子的愛心拓寬、升華,從小培養他講文明、懂禮貌、關心同學、關心他人、愛老師、愛同學、愛天下應該愛的人,並以此來指導孩子做人。五(3)中隊開展手拉手聯誼活動,被扶助的學生是垡上鄉北店小學五年級的張麗娟同學。春節就要到了,孩子說:“媽媽,我想把我的壓歲錢給張麗娟同學寄去行嗎?”我說廣很好,媽媽支持你,同學間就應該互相幫助,她家生活困難,這樣做就對了。”於是我帶他來到郵局為張麗娟同學寄去了他的一片愛心。從上幼兒園時,我就教育他並帶他一起為希望工程捐款,向災區小朋友捐書籍、文具等,使他從小就懂得了愛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