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獨生子女都嬌生慣養,從小不愛勞動,一切事情都是由大人包辦代替。而我在這一方麵正與許多家長相反,從小培養他愛勞動的好品質,給他以鍛煉的機會。在家裏,擦地、洗衣服、洗碗等簡單的家務活都由他來幹。我經常地向他灌輸以勤勞儉樸為美德的意識,不亂花零錢,不和身邊的同學攀比吃穿,要比學習、比成績,節假日帶他去農村姥姥家,到田間勞動。抱麥團,裝玉米車,給花生地拔草、摘西瓜等。勞動之餘他說:“媽媽,我真正體驗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了。”我們相信孩子隻要有家長的因勢利導,將來一定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好學生。
三、配合老師,支持孩子的社會活動薛飛原在二小上學,任中隊長,班幹部,班裏的多項工作都由他負責。1996年3月轉到五小後,一天他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我可不當幹部了,當幹部太累了。”聽了兒子的我說廣兒子,還要努力爭取當上班幹部,這對你是考驗。”他微笑著說:“知道了。”由於他勤奮好學、上進心強、守紀律、愛勞動,來到五小半年後,被選為班幹部,接著又當選為大隊委員。經過多方麵的考驗,他終於如願以償了。其實,他嘴上是這樣說的,可心裏還是願意當幹部,對於學校和班主任老師交給的工作都能積極,主動地完成。
剛剛轉入五小,他被選入花毽隊,當時他一個毽兒都不會踢,可他刻苦訓練,每天回到家裏抽出時間練習,早上很早起床,我陪他到街心公園去練。有時他對我說:“媽媽,真累,您說國家運動員有多麼辛苦呀,他們得冠軍真不容易。”我說:“是的,你隻要刻苦練習,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經過刻苦訓練,他在市花毽比賽中取得了跳踢第1名,雙踢第2名的好成績。今天他真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領悟到了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老師的訓練和指導,家長的支持和同學們的鼓勵。現在他每天還在堅持練習,準備參加全國花毽比賽。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教子的方法要得當。母愛是無私的,母子情是真摯的,師生情更是如此。讓我們家長與老師攜手共同教育孩子,為祖國輸送優秀的棟梁之才。
如何培養孩子的公共道德習慣
“公共道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良好的公共道德習憤體現了全民族道德素質的修養水平,而良好的公共道德習慣要從小養成。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公共道德習慣,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是教師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
公共道德的範疇很廣,涉及到方方麵麵。在學校的書本中開有道德課,每學期按部就班地講“道”說“德”。在生活中,孩子們由我們當家長的作示範,使其在無形和有形中得到啟迪並付諸實踐。我就“隨手亂扔垃圾”這一問題在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改變壞習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憤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記得一次到“八大處”公園遊玩,進門時,公園人員發給孩子一人一個塑料袋,並告訴他們把吃剩的果皮之類的廢棄物隨手扔到袋中,到出門時一並放進垃圾桶,還吿之有獎品。孩子們既高興又興奮,塑料袋一刻也不離手。攀到七處時,俯瞰山下,孩子們指著滿山遍野的白色、紅色、藍色的斑點問我們:“那是什麼?”我告訴他們:“那綴了一山、掛了一樹的斑斑痕痕,是垃圾袋。孩子們,你們說:那好看嗎?”大家搖頭,我們歎氣。這更是大自然的歎息!人們啊,如果我們人人都自覺地把廢棄的垃圾裝進袋子,棄之垃圾桶,美麗風景怎會遭此汙染。半天的時間,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吃得也開心,我們做家長的看到他們把廢棄的垃圾裝到袋中更是開心。孩子們裝了兩袋垃圾,像提著寶貝,到公園的出口處換獎品。大哥哥、大姐姐送給他們每人一個紙糊的筆筒。獎品很一般,但孩子們卻視如所有玩具中的上品,回家把它擺在寫字台前,天天伴隨自己、激勵自己,因為這是他自己勞動所得,“是大姐姐獎給我的”。我們做家長的從中悟出一個道理:良好的公共道德習憤要從孩子抓起,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我每天騎車接送孩子,孩子坐在車後吃喝完了後廢棄的果皮、果汁盒,我總是讓他隨手拿著,騎到垃圾箱前時,讓孩子自己扔進垃圾箱。多年來這樣做,孩子已經很自覺了。但有時,孩子手中拿著果皮,或冰棍棒,或小包裝袋等物,天真地說:“媽媽,我扔掉吧,沒人看見。"如果我們做家長的這個時候不阻止、不勸導而隨口答應,“扔就扔吧”,那麼,良好的習憤就會因這一時疏忽而被破壞。
公共場所的環境保護,完完全全靠人們自覺自願去做。記得學校曾組織過隊日活動,利用星期天,到公園、路邊綠地圍籬撿拾廢棄的塑料袋。這種活動的開展非常有意義。能夠培養孩子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他們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覺性,使他們知道公共場所需要大家維護,講究衛生,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