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貴州鬆桃苗醫吳海塔精於外傷疾病的治療,其用外治法治療毒蛇咬傷病人眾多,消腫止痛,解除全身症狀的效果很快。也治愈過化膿性骨髓炎的患者多名,有的是醫院要求非截肢不可的病人。但他最有名的是治療胸腰椎骨折,他曾讓數十名因外傷所致胸腰椎骨折而癱瘓的病人恢複勞動能力。他所治療的一位患者叫張兵,是因從高處跌落造成腰椎爆裂型骨折而致高位截癱,至今脊椎仍為嚴重的錯位狀態,但病人不僅能生活自理,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四川大學的一位骨科專家檢查後也覺得不可思議,當病人問這位專家能否通過手術接好腰椎時,專家無奈地說:“手術可以接好你的脊椎,但難以避免你癱瘓。”
例2.貴州水城苗醫吳德美等擅長的“抹沸油療法”,是湘黔邊區和西部苗醫常用的一種古老的傳統療法,術者手挑沸騰的油不斷地在患者身子上塗抹,口中還念念有詞,赤手挑沸油時常發出“喳”“喳”的聲音,手上還會出現藍色的火焰,讓觀者心驚肉跳,十分驚險。本法用於治療風濕及陳舊性傷病的療效明顯。
例3.廣西苗醫賈德忠、雲忠樣等所使用的沸湯灌頂療法治療精神病可謂一絕。該方法是取一些當地所產苗藥各適量,用大鼎鍋加水淹過藥麵3~5厘米左右,以大火煎煮。醫生讓患者脫去衣物,並取此高溫的藥液自上而下給病人淋浴,直到天靈蓋有幾根豎起不倒的頭發盡現,把豎起的頭發拔掉則算施治完畢,以後每隔一周按上法淋浴1次,一般3~4次,至病人再無頭發豎起,病即告愈。治療時病人雖被嚇得大喊大叫,但卻毫發不傷,確實讓人難以解釋。
例4.貴州黔東南苗醫李成皇擅長甲刺療法,僅用手指甲在人體相應的部位刺激就能治療許多疾病,甚至使不少疑難疾病得到康複,所獲患者贈送的錦旗可以沿房外牆環繞數圈,其中包含有癌症、肝硬化、胃潰瘍、肺氣腫、類風濕等各種疑難病症的患者所贈,每天求治者絡繹不絕。
例5.湖南吉首的苗醫陳先智等擅長苗醫“小兒一掌精”推拿法和小兒捆紮法。小兒一掌精是其祖傳的,是自成體係的一種小兒推拿方法,僅取小兒的一個手掌進行推拿(講究男左女右),能治療小兒的各種常見疾病,在當地頗有聲譽。而小兒捆紮法的方法更為離奇,僅用幾根有色棉線輕係於患兒手或腳腕上數天,即可治療小兒疳疾等多種疾病,雖然難以解釋但卻十分有效。
各地苗醫中,這樣的奇人異士頗多,在苗族聚居區幾乎每個人都能列舉出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苗醫故事。從一些史料中也可以反映出苗醫們在各地的奇能和在醫學上的貢獻。如貴州鬆桃的龍老二、楊八斤,湖南鳳凰的龍長清、吳老如、譚明清,花垣的龍玉六等,都是遠近聞名的苗醫師。據《貴州通誌》載,19世紀末,鬆桃廳地甲司苗族醫師龍老二,能為孕婦剖腹取出死胎,曾轟動一時,傳為奇聞。貴州黎平的苗醫能治毒箭射傷和毒蛇咬傷,並能用古老的膀胱取石術取出結石。貴州黔東南雷公山的苗醫治療蛇傷可謂裏手,並能在短期內治愈能致人死命的疔、癰、疽和毒瘡,對關節炎和風濕病也有較好療效。
19世紀中葉,湘西苗醫治肚臍風(破傷風)的醫術已經很高明,還能割取病人腹中的毒瘤,幾天後傷口即可愈合。
清·光緒年間《鳳凰廳誌》記載,苗族醫生治療麻風病的醫術頗高,有的還能開刀治肺病。清·同治年間,永綏廳苗醫石光全精通骨科醫術,在治療顱骨骨折、腦挫傷、腦震蕩方麵遠近聞名,被苗族歌聖石板塘編入《苗族名人歌》中加以歌頌。鳳凰廳的苗醫麻老苗用藥外敷,可取出體內竹簽、彈片、鐵釘、鐵屑等異物。苗醫傷科中的“正骨”特別有名,雲南《馬關縣誌·風俗篇》載,“苗人......有良藥接骨生筋,其效如神。”湘西及貴州紫雲、關嶺、鎮寧等地的苗醫也很擅長治療骨折,以小夾板固定並外敷傷藥,20~30天即可痊愈。紫雲苗醫楊老包即以擅長骨傷而遠近聞名。由於苗醫的醫術出名,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總理多次派人到湘西要求苗醫到北京行醫。
由於現代醫學的強勢衝擊,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製度對民族醫學保護的疏漏,造成了苗醫的傳承困難,加之苗醫的封閉性、保守性,使苗族醫藥的生存土壤銳減,千百年形成的文化瑰寶正在消亡。希望各界對於苗醫藥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讓這株民族醫藥之花能夠常開不謝,並綻放出更加豔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