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說過,曾經的董卓很愛惜手下,一般也不會殺降。但是,隨著名位的不斷提升,到了如今國相、太師這等人臣極位後,心態愈發狂虐,他殺人取樂,似乎不單純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心理,而是在對著這些人叫囂:我,董卓,是最強大的,你們,老老實實的聽話就行。
寫下這些,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曆史上有一個叫做董卓的人,殺了很多人,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
如此看來,董卓隻是一個弱者,他並不明白,政治這種東西從來不屬於身體強大者,而是屬於心理強大者。
無疑,董卓的這種行為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自掘墳墓。
既然我們這些後人都無法容忍董卓的暴行,那麼同理,當時的人們更是無法容忍,既然不想在沉默中死亡,那就隻能在沉默中爆發了。
就是這一年,有一個叫做郭太的黃巾餘黨,起兵造反,由於其起事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省襄汾西南),故得名白將軍。
而袁紹等人組成的“關東聯盟”也早已集齊,卻隻有曹操的五千人馬想打董卓,這是怎麼回事呢?
前文說道,袁紹等人在函穀關東成立了關東軍,人馬十幾萬,裏麵有袁術、曹操、張邈等等當時的以及後來的政治大腕級人物。隻是,袁紹等人不是得罪了董卓跑了嗎?怎麼會加入關東聯盟呢?這還得從他們逃跑的方向說起。
我們再來看看他們三人跑路的方向。
袁紹去的是冀州,找到的是韓馥,也就是北方,冀州有“天下糧倉”之稱;袁術去的是南陽,找到的是張谘,也就是南方,南陽是控製京師洛陽與江南稻米運輸的水路命脈;曹操去的是陳留,找到的是張邈,也就是東方,但是曹操沒袁氏哥倆的麵子大,陳留、兗州一代人口密集而貧困。
如此看來,這三人選擇的方向恰恰是能夠合圍京師洛陽的,而身在洛陽的董卓全然不知。可見,董卓的政治敏感性,實在不是一點半點的差。
而就在曹操去陳留投奔張邈的路上,發生了一件事,說了一句,至此,關於曹操的批評就從未斷過。這件事的主角叫做呂伯奢,那句話叫做“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話說,曹操被董卓晉升為驍騎校尉後,發表了對董卓政府的不利言論,而被董卓下令通緝,倉皇之間跑路了。
時重陽已過,秋風已入,滿樹凋敝之葉,隨風飛舞。路少人稀,又值夕陽西下,掠過幾隻南雁,悲鳴之聲,聞者悲愴之感,不由而生。
忽然遠遠聽聞疾馳的馬蹄聲,由遠而近,三人臉上皆有焦急之色。此人正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