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2 / 2)

提出的問題也是相當刁鑽,讓一旁的年輕文官都大為驚歎。

“自官家親政以來便不斷革新我大宋官製,若是不好,可是官家錯了?”就這一個問題就讓許多保守文臣說不出話來,官家錯了嗎?

回看大宋如今的局麵,若是官家是錯的就沒人是對的了!

“您自己看待自己所在的衙門,是否覺得有人浮於事之像?您覺得官家革新可有好處?”

這同樣是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當然保守文官也會出言反擊,否認這個問題,但很可惜他們中了圈套,提問者已經準備了一堆實例,隻要他否認,便會不斷拋出,直至你無話可說。

“事實善於雄辯!”這是大宋每個報館之中必須懸掛的一副牌匾,任何報員都要把這句話刻進心裏。

這就是好趙禎要的結果,讓保守派的臣子在這些“局外人”的眼中變成固步自封的人,讓他們成為百姓所唾棄的對象,讓他們不得不改變。

趙禎不是全盤否定保守的臣子,但要想革新就必須有所舍棄,保守也有保守的好處,一些傳統的價值觀依舊存在,這些保守的臣子中也有不少是彬彬有禮前謙謙君子。

但在年輕文人的圍攻之下,他們的陳舊思想就顯得那麼的麵目可憎。

趙禎相信,不用秋獮隊伍回朝,這報紙就能把消息在神都城中鋪天蓋地的宣傳開,誰說了什麼話,誰是頑固不化之人,都會出現在報紙上,出現在神都城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之中。

若不是隻有一年的時間,趙禎不會用上這種極端的手段,用時間不斷的一點一滴的改革才是最好的方法,但他等不了。

一年之後便要對遼朝進行最後一次北伐,這是徹底攻陷草原的滅國之戰,趙禎不會留手,再次之前完成大宋朝堂的改革勢在必行。

同時還要有大量的基礎建設開始準備,物資要開始囤積,民夫勞役要招募,國內的安定也要維護,方方麵麵都要考慮。

大國用兵,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得不慎。

秋獮就是一次契機,趙禎在這次秋獮之中提出了尚武之風,結果相當不錯,雖不是人人尚武,但最少朝臣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改變就是好事。

而皇位的繼承上也產生了最終結果,最少把倆個兒子都安排好了,幸好自己隻有倆個兒子,若是蕭撻裏肚子裏的孩子是男兒,趙禎還要考慮如何安置他。

至於朝中官製的改革,在回朝的路上就已經開始悄然改變。

寄祿官,差遣官,兩者將要合並的消息在隊伍之中傳開,回朝的路上就沒消停過,很快形成一場辯論,但趙禎卻沒有那麼多的話,而是靜觀其變。

但他相信,當秋獮的隊伍回朝之後,一切都會塵埃落定。

所有人都知道,隻有在回朝之前表態,戰隊,給出自己的立場,才不會再以後被動,站隊有的時候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和皇帝站在一隊,從一開始你就贏了。

13464/4820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