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些人被定義為叛徒之後,無論做的是對是錯,都將受到同類的無情懲罰,當然這種懲罰很快會引起更多的不滿和反抗。
這就是一個怪圈,壓製情緒,積壓憤怒,再壓製,再釋放,邏些城中開始出現變數和動蕩,這在趙禎的意料之中。
投入那麼大的資本,若是沒有回報,那他趙禎就是一個傻子。
圍城之下,恐慌的情緒和越來越急迫的形勢不光在折磨著城中的吐蕃人,同樣在折磨者那些權貴,以及角廝羅。
趙禎早早就料到這一點,並且還在不斷的向邏些城施壓,就是要壓得角廝羅喘不過氣才好,這樣他白便會用最強硬的手段去鎮壓邏些城中的人。
短短三天時間,大量的吐蕃軍民從邏些城中逃出,開始還是一個倆個,接著便是三五成群,角廝羅的鎮壓越強硬,逃出人便越多。
而在接下來更長的時間裏,邏些城一直出現逃脫的人,有些甚至是在城牆附近駐紮的吐蕃軍。
當軍隊都開始小規模潰逃的時候,邏些城距離正真的動蕩不遠了。
大量的逃兵是在半個月後出現的,這是一次成建製的潰逃,在角廝羅準備派兵追擊圍剿的時候,楊懷玉率領背嵬鐵騎前往迎接。
誰也想不到戰場上居然會出現這樣詭異的一幕,吐蕃人追殺自己人,而宋軍出現掩護這些吐蕃人。
這大概是最大的笑話,但背後卻是邏些城崩潰的開始,軍隊都成建製的潰逃了,百姓更加惶恐,對邏些城也更加的沒有信心。
宋軍把這些逃出邏些城的人集中了起來,給了他們食物和居住的帳篷,同時清點人數,繳獲他們的武器。
最關鍵的是做出承諾,答應放他們離開,這在吐蕃人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他們並不知道,趙禎隻不過是不想被這些“累贅”所拖累。
宋軍的糧食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暫時接濟一下歸降的吐蕃百姓和士兵可以,但卻不能一直這麼接濟下去。
眼下是要拿下邏些城,拿下整個吐蕃,又不能大開殺戒製造矛盾,於是乎讓他們回到自家的家鄉便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若是家鄉就在邏些城也無所謂,完全可以去別的地方謀生,待邏些城被宋軍徹底占領之後,這裏還需要大量的勞力,回來一樣能找到養活自己的活計。
趙禎可以說是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而這些歸降的吐蕃人所享受的待遇也會出現在大宋的安民告示中,同時把他們的名字也列舉出來以讓城中之人相信。
邏些城中最為忙碌的人便算是賢覺和岡波任了,他們要站出來不斷的為“辟謠”但謠言止於智者,這時候的邏些城所有人都在為糧食和未來擔心,怎麼可能相信他們的辟謠?
人心就像沙碩,一旦散了就再也沒有辦法聚集起來。
13464/567602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