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隨即也哈哈大笑起來,隻是我聽得出,這笑中三分是寬慰,七分是無奈。
他轉身對娘親說道:“天色也不早了,去廚房做點飯來吧,容我再囑咐女兒幾句。”
娘親答應著出了前廳,我攬著爹爹的胳膊,一起在院子的小花園裏走著。
阿爹一邊走,一邊對我說道:“這在宮裏可不比家中,伺候皇上皇後小主們切不可像在爹娘麵前那樣沒有規矩。凡事都要聽從掌事姑姑的教導,萬不可擅做主張。還有一事,要萬萬記得:宮女是絕不準識字的,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爹爹是個大老粗,隻知道舞刀弄槍的,當年一直服侍在皇上王爺周圍,小心留神了一輩子。臨老了,才撿起幾本書來,混認了幾個字,這不讀書的痛苦,爹爹我算是嚐盡了。你那點學問,也切莫在人前顯擺搬弄,唯恐橫生事端;當差的時候,要時刻把腦袋別在褲腰帶裏,小心謹慎些,若是心裏有了什麼主意,也別強出頭,要時刻記著那句老話:‘人這一輩子,都要夾著尾巴做人!’”
我知道阿爹的意思,便一字一頓地說道:“爹爹請放心,女兒一定小心留神、仔細當差。女兒不奢望能成為主子麵前的紅人,隻求做好自己應分之事,直至二十五歲出宮之日,方可闔家團圓。”
阿爹聽聞此言,臉上掠過一絲欣慰,心中卻不禁五味雜陳、老淚縱橫,一時間又不知從何說起,隻是不斷地拍著我的手,以示安慰。
吃過晚飯,已是月上柳梢頭。我回至房中,看著桌上的蠟燭發呆。“叭”的一聲,燭花爆了一朵,倒嚇了我一跳,遂取了剪子來。
“都說‘燭花爆,喜事到’,你是在“恭喜”我明日入宮嗎?”我一邊剪著燭花,一邊自語,碩大的淚珠從眼中滾落,滑落臉頰,花了妝容。
窗外的月亮已經高掛於中空,月光隔著窗格子灑在早上習字的宣紙上,照著越發的淒清。
恰巧是一首宋人遺句:“燭花吹盡篆煙青,離人夢暗驚,鄉思動,旅愁生,空江月自明。”
這大抵便是命了!
“呼”的一聲,我轉身吹滅了燭火。
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迷迷糊糊聽見外麵梆子響,數著點數,大約是二更天的光景。
這才迷迷糊糊熟睡過去。
PS:想認認真真寫一部有關清朝的故事,查了很多資料,算是一篇考據文了。但是真當動筆寫起來,才察覺出難度。其中的阿哥、公主的出生年月和妃子們的封位進階等,都因劇情需要,不得已提前或是推後了,若是您看到有地雷處,請自行配備避雷針哈O(∩_∩)O!請大家放心,我一直會更下去,絕不棄坑!希望大家能多撒花、多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