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事姑姑正要說話,可剛一抬手,天空中就落下一個風箏,從姑姑的右手邊滑落,“咬”著姑姑的絲帕直衝到倚在石桌旁一個竹竿上,這根竹竿是用來支竹簾子用的,上麵有倒鉤,那風箏竟不偏不斜的被死死勾在倒鉤上,掌事姑姑的手帕也給絞到一起去了。
“啊!”一旁的小宮女沒有見過這架勢,不禁驚呼一聲,立刻就被其他姑姑嗬斥一頓:“大驚小怪的做什麼,沒有規矩!”
我盯著站在前麵的“鶯兒”,她到很能忍住,雖然看得出她也是被嚇了一跳,但還是忍住了。我暗想,不愧是正黃旗下調教出來的。
“你過來!”翊坤宮的掌事姑姑,悄悄地叫來一個小太監。
隻見這個小太監,立馬放下竹竿,跑了過來,打著千兒道:“姑姑您吉祥”。
“可是和孝公主的風箏?”這位姑姑悄聲問道。
“回您的話,是。今天天兒好,和孝公主就想放風箏了,巴巴的叫奴才跟著放,都怪奴才當差沒留神,也怪今兒風大,把這風箏勾到這裏來了。”小桂子口齒伶俐地回答道。
翊坤宮的姑姑聽了,點了點頭別過身去,倒也沒再搭話。
這太監又跑到長春宮掌事姑姑的麵前,打了個千道,嘴巴像抹了蜜似的:“梅香姑姑好!奴才這差事當的不好,等著奴才把風箏給公主送回去,再上內務府去給您尋個好帕子來!您看成不?”
梅香麵貌和善,倒像是個老成妥善之人,寬厚地道:“那勞什子有什麼值錢的,沒了就沒了,倒是你自己的這差事,可要仔細著點!”
“是。是。。”小桂子敬畏地答應著,之後才敢回身去摘風箏。
“放在那裏!別動!”一聲輕喝,清脆而婉轉,稚氣卻很是機靈。
但見一個身著“鵝黃色綢繡葡萄夾”旗裝的小女童,伶伶俐俐地在眾人的擁簇下行過來。如粉團一般的小臉蛋,在鵝黃色旗裝的映襯下,愈發的嬌嫩欲滴。她雖不需眾人的攙扶,但走路卻是穩穩重重的,一點都不像坊間在街上瘋跑瞎玩的七八歲孩童。
“和孝公主金安!”大家呼啦啦地跪了一地。
我們這些新進來的,似乎都有點鬧不清狀況,但是這點兒眼力見還是長的!
“你這是當得什麼差?這可是皇上前兒欽賜給公主的!”一旁的嬤嬤輕聲斥責道。
“奴才再也不敢了,今兒風大,奴才一時瞎了眼,讓這風箏飛走了!求公主饒了這一遭吧!”這個可憐的小太監,一邊說一邊左右開弓的自搧嘴巴,一聲接一聲的脆,不過一時,麵皮就紫漲了起來!
“皇阿瑪說了,不管什麼因由,錯了就是錯了,都要受罰的!你認錯不?”小公主雖是奶聲奶氣地說著,但非常的正經。
“奴才知道錯了,求公主開恩啊!”這個小太監哭著臉哀求著。我猜,他今天上差之前肯定沒查《黃曆》。
“我如今就罰你……”和碩公主兩隻大眼睛轉的滴流圓,“就罰你把這個風箏從竹竿上取下來!不過……有三個條件:不準將竹竿放倒,折斷,不準用手或是其他的外力!要是你做到了,我不罰你還要賞你;若是你沒法,我也就沒辦法了,隻好把你送到慎刑司咯!”
說完後,和碩公主得意地看著她,然後又招呼我們說:“你們也一起來幫他想想,若是誰想出來了也能幫他抵罪,而且我還另有賞賜!”
聽公主說完,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個小太監,臉都扭曲了。
我私下裏暗自忖度著:“這根竹竿這麼高,不準放倒、也不能砍斷,還不能拿手去取……”我乍著膽子四下張望,看見不遠處有一個連接兩個假山之間的石橋……
我心裏已然明白了,剛想站出來說,耳邊父親的話適時響起:“進宮後要小心謹慎,少說話、多做事,不要強出頭!”我抿了兩下嘴,硬生生把話咽了下去。
“啟稟公主,奴才知道!”是鶯兒的聲音。
“你懂什麼?!在公主麵前,不得無禮!”梅香低首輕聲嗬斥道。
“你倒是說說看!”小和碩兩眼放光,來了興致。
“奴才這個法子,要拿到別處去,請公主恩準!”鶯兒道。
“隨你拿到哪裏去,隻是不能觸碰那三個條件呐!”小和碩小大人似的‘恩準’了。
“是!請公主帶我們到那邊的石橋上”鶯兒行了個蹲禮,拿著竹竿子,挑了風箏。
“來!都過去瞧瞧”這時小和碩才恢複了稚童的本色,蹦跳著在前麵引路。
到了石橋,鶯兒攜著竹竿子獨自上了石橋上,她站在石橋的中心,然後將竹竿懸空著一點點向下移動,自然而然的就取到最上麵的風箏了。
“原來是這樣!真厲害!!明兒我就做給五哥看去,有什麼了不起的!”和碩情不自禁地擊掌讚歎道。
一旁的嬤嬤順勢提醒:“請您保持公主的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