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概述(1 / 3)

呼吸係統是人體重要的生命係統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呼吸係統疾病包括氣管、支氣管、肺和胸膜等組織的疾病。因呼吸係統與外界直接相通,易受大氣汙染、吸煙、各種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所以呼吸係統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全國部分城市及農村造成死亡的前十位主要疾病中,呼吸係統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中占第四位(13.1%),在農村中占第三位(16.4%)。

一、呼吸係統結構與功能

呼吸係統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

(一)呼吸道

呼吸道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1.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起自鼻腔止於環狀軟骨,由鼻、咽、喉構成。除作為氣體通道外,還有濕化和淨化空氣的作用。鼻對吸入氣體有加溫、濕化和機械阻攔作用;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病人,吸入氣體未經過鼻腔黏膜的加溫、加濕作用,可引起病人的不適,因此呼吸機均配有濕化和加溫設備。咽是呼吸道與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喉由甲狀軟骨與環狀軟骨等構成;會厭、聲門、聲帶具有保護性反射作用,在發音、吞咽時防止口腔分泌物和食物誤吸入呼吸道。

2.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指環狀軟骨以下的氣管、支氣管至終末呼吸性細支氣管末端。氣管逐級分支到肺泡共24級,構成氣管-支氣管樹狀結構。

氣管(0級)直徑為15~20mm、長為10~13mm,其在第4胸椎水平分為左右主支氣管。右主支氣管與氣管的夾角比左側陡,管徑也大,因此氣管插管、誤吸物易進入右側支氣管。主支氣管向下逐級分支成肺葉(2級)、肺段(3級)、主段支氣管直至終末細支氣管(16級)。均為傳導性氣道,不參與氣體交換。從17級呼吸性細支氣管開始到肺泡(24級)為肺的功能單位(又稱腺泡)屬呼吸區。

臨床上將吸氣狀態下內徑

呼吸係統的功能與氣管、支氣管的組織結構,即黏膜層、黏膜下層和外膜的功能有關。

黏膜由假複層纖毛柱狀上皮和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組成,纖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異物的功能;杯狀細胞分泌黏液。纖毛活動可因黏液分泌物的幹燥、變稠,或因吸煙、吸入有害氣體及病原體感染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纖毛活動能力減弱可導致呼吸道防禦功能下降,誘發細菌感染。黏膜下層由疏鬆結締組織組成,含黏液腺和黏液漿液腺。在慢性炎症時,腺體增生肥大,分泌亢進,使黏膜下層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外膜由C形軟骨和結締組織構成。軟骨缺口由平滑肌、腺體和結締組織封閉。隨著支氣管向外周分支,管腔逐漸變小,軟骨成分減少,平滑肌相應增多。所以,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可引起廣泛的小支氣管痙攣,導致阻塞性呼吸困難。

(二)肺泡

肺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總數為3億~7.5億個。正常人肺泡的內表麵積可達100m2。肺泡的上皮細胞包括Ⅰ型細胞、Ⅱ型細胞和巨噬細胞。Ⅰ型細胞為扁平細胞,與鄰近的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其間的基底膜融合而成為無定形顆粒層組成的肺泡-毛細血管膜(呼吸膜)。Ⅱ型細胞產生表麵活性物質,在肺泡表麵形成一菲薄液膜,其功能為降低肺泡表麵張力,維持肺泡穩定性,防止肺泡萎陷。

(三)肺的血液供應

肺有雙重血液供應,即肺循環和支氣管循環。肺循環由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構成,稱為功能血管,執行氣體交換功能,是一個低壓、低阻係統。支氣管循環由支氣管動脈和靜脈構成,稱為營養血管,提供各級支氣管和肺的營養。

(四)胸膜

胸膜分為髒層胸膜和壁層胸膜。髒胸膜覆蓋在肺的表麵,在肺門處與壁胸膜相連,壁胸膜覆蓋在胸壁內麵。髒壁兩層胸膜之間密閉潛在的腔隙稱為胸膜腔,正常情況下其內壓力低於大氣壓,且有少量液體起潤滑作用。壁胸膜分布有感覺神經末梢,髒胸膜無痛覺神經,因此,胸部疼痛是由壁胸膜發生病變或受刺激引起。

(五)肺的呼吸功能

機體與外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稱為呼吸,包括:①外呼吸:由肺通氣和肺換氣組成。②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③內呼吸:指血液與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

1.肺通氣 肺通氣是外環境與肺之間的氣體交換。臨床常用以下指標衡量。

(1)每分鍾通氣量(MV或VE)靜息狀態下,每分鍾進或出肺的氣體總量。MV=潮氣量(VT)×呼吸頻率,正常成人潮氣量為400~500ml,呼吸頻率為12~18次/d分,故每分鍾通氣量為6~8L。

(2)肺泡通氣量(VA) 指每分鍾參與氣體交換的氣量,又稱有效通氣量。VA = (VT -VD)× 呼吸頻率。生理無效腔量(VD))是解剖無效腔量與肺泡無效腔量之和。解剖無效腔量是指吸入的氣體留在口、鼻和氣道中,沒能參與氣體交換的氣量,一般為150ml;肺泡無效腔量在正常情況下可忽略。

2.肺換氣 肺換氣是指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正常的肺換氣功能有賴於空氣通過呼吸膜的有效彌散、充足的肺泡通氣量和肺血流量以及兩者之間的恰當比例。呼吸膜由含有肺泡表麵物質的液體層、肺泡上皮層、上皮基底層、肺泡上皮和毛細血管膜之間的間隙、毛細血管基膜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組成。

(六)肺的防禦功能

呼吸係統具有十分完備的防禦機製,保護機體免受侵害使損傷降至最低。主要包括:

①物理防禦:通過對致病因子的沉積、滯留和氣道黏液-纖毛的清除作用完成的。② 生物學防禦:主要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③ 神經學防禦機製:主要是由有害因子刺激鼻黏膜產生的咳嗽反射、噴嚏和支氣管收縮完成,以清除致病物質。④ 免疫防禦:包括非特異性(溶菌酶、幹擾素等)和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