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點評
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因“讓國”而遠走荊蠻,荊蠻之地與中原遠隔黃河與長江,這足以顯示其二人“讓國”的決心,他們像當地蠻人一樣身上刺滿花紋、剪斷頭發(這是商朝受刑的罪犯的模樣),表示不可再任用,這就更加顯示了他們“讓國”的決心。曆史上爭權奪利者無數,吳太伯與其弟可謂是異類,故太史公在此篇世家的結尾讚曰:“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王權,權力的極致;國君,當官的巔峰。因此,曆史上輪番上演的謀權奪位,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比比皆是。不過,吳太伯的讓並不是盲目的謙讓,而是讓賢,他是在看到三弟和侄子確實才堪大任的前提下才做出的讓。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能力就要敢於擔當,並非一定要一味地謙讓。如果讓位給了沒有能力勝任的人,對事物的發展也是沒有好處的。
精彩選錄
四年,吳使季劄聘
①
於魯,請觀周樂。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歌《鄭》,曰:“其細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蕩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
②
,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也。”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詘,近而不偪,遠而不攜,遷而不淫,複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
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護》者,曰:“聖人之弘也,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招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燾
③
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無以加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
注釋
①聘:諸侯之間派使節問候。②貳:背叛。③燾:覆蓋。
譯文
季劄
公元前544年,吳王派季劄到魯國聘問,季劄要求欣賞一下周朝廷的音樂。魯國樂工為他演唱《周南》和《召南》,季劄聽後說:“美啊,從音樂中聽出周朝王業基礎已打好,但還未獲得最後成功。曲中洋溢著雖辛勞但無怨言的情緒。”樂工又演唱《邶風》、《鄘風》、《衛風》。季劄說:“美啊,深沉哪,雖遭坎坷而其精神不陷於困頓頹唐,我聽說衛康叔,衛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是《衛風》的歌曲吧?”樂工又演唱《王風》。季劄說:“美啊,其情雖憂傷而不懼葸,這是周室東遷後的歌曲吧?”又演唱《鄭風》。季劄說:“歌聲細瑣,反映出其國政令苛細,人民難以忍受,這個國家恐怕要率先滅亡吧?”又演唱《齊風》。季劄說:“美啊,曲調宏大深遠,真有大國之風。堪為東海一方表率,這是薑太公的遺風吧!國家的前途無可限量!”又演唱《豳風》。季劄說:“美啊,曲調寬宏坦蕩,歡快而不過分,這是周公東征的歌曲吧?”又演唱《秦風》。季劄說:“這就叫做夏聲。既然歌曲曲調能演進為夏聲,國家也必會日益強大,大到極點,能達到周王朝創業的程度了吧?”又演唱《魏風》。季劄說:“美啊,曲調弘闊,博大而又寬和,樸實平易,行此政教再輔以道德,就能使國君成為明主了。”又演唱《唐風》。季劄說:“思慮深遠啊,這是陶唐氏的流風遺韻吧?不然,怎能如此憂思深遠呢?如非具有美德之人的後代,怎能達到這種水平!”又演唱《陳風》。季劄說:“國無良君,又怎麼能長久不亡呢?”對於《鄶風》以下的地方樂調,季劄沒有加以評論。又演唱《小雅》。季劄說:“美啊,滿懷憂思,而無叛離之意,怨悱之情忍而不發,這是周德衰微時的樂曲吧?但還有先王遺民之情啊。”又演唱《大雅》。季劄說:“樂曲寬緩啊,多麼和諧安樂,旋律曲折優美,但基調仍剛直有力,這是周文王美德的象征吧?”又演唱《頌》。季劄說:“達到音樂的極致了。曲調剛直有力卻無倨傲不遜之意,旋律婉轉優美卻無過分曲折之憾,節奏緊密時卻無迫促窘急之嫌,節奏舒緩時卻無分離割斷之弊,變化豐富而不淫靡,回環反複而不令人厭倦,表現悲哀恰到好處不顯得愁苦,表現歡樂時恰到好處不流於放縱,其音如聖人之才,廣用智慧而永不匱乏,如聖人之德寬宏而不侈大,如聖人之理民,施惠而不顯耗費,征取而不陷貪婪,音樂暫時休止時卻不陷於停滯,音樂流暢前進時卻不虛浮無根。五聲和諧,八音協調,節拍尺寸整齊,旋律遵循法度,象征著所有聖德之人的共同風度啊。”季劄看到樂工表演的《象箾》、《南籥》之舞,說“很美啊,但仍有微憾。”看到舞《大武》,說:“很美啊,周朝的盛德就如此吧?”看到舞《韶濩》,說:“這象征了聖人的宏大之德,尚有自愧之心,可見達到聖人標準之難啊。”看到舞《大夏》,說:“很美啊!為民辛勞,不以有德於民而自居,除了大禹,誰還能做到呢?”看到舞《招箾》,說:“美德的巔峰啊,太偉大了,如上天覆蓋萬物,如大地無不承載,再好的德行,也不會比這樂舞所象征的舜的美德更高了。觀樂可以停止了,如還有別的音樂,我不敢再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