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1)

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後,各項工作在順利移交之中。三位新來的領導要麵對的是前屆領導班子兩位一把手和廣大幹部職工的不同心理,既想讓他們發揮作用,轉變態度配合工作,又要逐步地去分析問題,整理自己的思路。還有就是要應付一撥又一撥的告狀的職工。所謂告狀職工,大都是由於袁近午和華潔之間的曆史恩怨來找的,有的說的痛哭流涕,有的說的義憤填膺,許多事實都需要他們去鑒別,事實上是無法鑒別清楚的。經過商量,他們決定過去的事先不去理它,應集中精力抓生產,確保全年任務的完成,與此同時思考企業改革的事情。

時間一轉眼就到十月份。三個月來,黎蔚然對工廠的了解在逐步深入。他感到,工廠上不去的原因是在機製和觀念上,尤其是中層以上幹部的思想觀念太陳舊。由於幾十年工廠缺乏正規化管理的曆史原因,幹部職工中存在一種扭曲的心態。對待工作那種四平八穩、不急不忙的樣子讓人感到即著急又可笑,但論起大把的花錢吃喝玩樂卻又是異常的可怕。這種狀況是前幾年袁近午提倡的“能掙會花”做法所分不開的。1994年工廠組織上了一條低壓電器生產線,鼓吹要在三年內達到五個億產值成為“中州首富”,要用麻袋背錢。這件事曾蒙騙了許多人,連陳遠副總經理這樣的人也四處為他宣傳,還組織人來廠學習,結果是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困境之中。

在袁近午擔任廠長的三年裏,工廠的資產負債率急劇上升將近一個億,而工廠的生產經營卻毫無起色。黎蔚然進廠後聽到的聲音大都是衝著袁近午來的,埋怨詛咒到處都能聽到。袁近午留給黎蔚然的印象是一個不能掙錢但很會花錢的廠長,同時還看到他所帶的幹部隊伍吃吃喝喝的風氣和鬆鬆垮垮的管理。從廣大職工的希望中,黎蔚然深深感到一種迅速改變麵貌的壓力。他拿5727廠與自己了解的一些廠比較,感到工廠的設備能力和環境條件都不差,唯獨的差距在人心、在隊伍,帶出一支具有市場意識和改革精神的幹部職工隊伍是工廠走出困境的關鍵。同時他也感到,職工中那種急於翻身的願望非常強烈,大家期待著新的班子上任燒“三把火”,希望把工廠的舊習慣,舊勢力燒一下,使工廠盡快有一個新起色和新麵貌。

隨著時間的推移,黎蔚然的頭腦中己逐步形成一些思路,有了一些“燒火”的辦法。但此時的廠長黃龍海卻一直沒有講話,私下議論時他也對工廠的一些問題感到不滿意,也說要改一下,但終究沒有說出怎麼改的思路。這幾個月,他除去偶而到車間轉轉外,業餘時間就是叫大家去他那裏打撲克,遇上星期天總要要個車帶上家人去風景旅遊點玩。

當時,黎蔚然以為黃龍海這是在等待時機。往往一些有能力的領導,到一個新單位後先是一言不發地在下邊摸情況,在做好準備後將會有一連串的動作出台,於是企業麵貌大變。但三個月以後,黎蔚然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黃龍海連議論一下工廠的事情都不議論,甚至連一點思路都沒有在黎蔚然和鄭峰山麵前表露出來。

這一段,黎蔚然和鄭峰山基本上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下邊工作,三個人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思路。在向黃龍海彙報工作後,黃龍海都同意他們的意見,卻幾乎沒有他自己的一點東西。盡管如此,黎蔚然並沒有急於拋出自己的思路,寄希望有一天黃龍海會突然燒起那把“火”來。

此時,黎蔚然作為常務副廠長兼黨委副書記具體分管人事、勞資、黨委日常工作、保衛和三產工作。鄭峰山把一切力量都集中在抓生產任務的完成上;田左錜分管技術質量,事情並不多;華潔分管紀委和工會工作,她倒是在較為認真的抓工作;袁近午負責安全,實際是什麼也不負責,黎蔚然經常聽到他在下邊說的一些風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