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雪域高原之子(1)(1 / 2)

我們沿著昨天的失敗之路走來,邁向的目標是成功;即便會再次失敗,我們的腳步也不會停留,目標,將永不會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明天的失敗,等於後天的成功。有誌氣的登山者,就是甘願去尋找為了成功的失敗。

南迦巴瓦峰的海拔高度為7782米,大本營所在的海拔高度為3600米。從大本營到頂峰的相對高差是4182米。而赫赫有名的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呢?大本營的高度為海拔5100米,距8844.13米的頂峰,相對高差僅為3744.13米。沒有接觸過登山的人,總愛拿所有的山峰去和珠峰的高度相比,這是錯誤的。其他不說,僅南峰的相對攀登高度,就超出了珠峰437.87米!

何況,這是一座隱藏著無數未知與風險的處女峰。那峰頂,亙古以來,從未有過人類的足跡。

在山上,豁達的登山者們卻又不同意我的這種比較法。他們說:“一般來說,山與山之間都有其獨特的難點和個性,就像我們人。你這樣機械地相比,也並不科學。梅裏雪山的高度還不到海拔7000米,相對攀登高差也不大,但仍是處女峰,在人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不得不承認它的難度。當然,評價一座山,隻從高度去看,是一葉障目,地形、氣候等等更是主要的。但在我們眼裏,所有的山峰都是可愛的。”

作為登山者來說,南峰的誘惑力,並不僅僅因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處女峰,更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難度。

此次確定的攀登路線,仍是南脊路線,即乃彭峰路線。乃彭峰是緊伴南峰的衛峰,海拔7043米。站在山下仰望,南迦巴瓦像一柄插入雲天的利劍,而這利劍旁伏著一隻並沒有睡著的雄獅,就是乃彭峰。它們似在苦苦等待著自己的主人——天神中最驍勇的武士。等了多久?幾十萬年了吧。1984年4月,中國登山協會的七位勇士登上乃彭峰,躍上了這隻雄獅脊背之後,抬頭望著這麼清晰的南迦巴瓦頂峰,感到這支利劍就在麵前,幾乎伸手可觸,但是,在乃彭峰頂焦急地轉了兩個多小時,就是找不到翻下險峭的絕壁冰穀接近南峰坳部的路線。下,下不去;下去了,也無法返回。於是,攀登宣告失敗。乃彭峰到南迦巴瓦南山脊的坳部為海拔6700米,乃彭峰頂到此的高度差達300米,平均坡度達8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但是,這兒已是此條路線決定攀登成敗的關鍵。1990年,中日雙方在空中偵察時,終於發現在乃彭峰西南側海拔6900米處,唯有一條冰雪裂縫可以到達南峰坳部,也就是說,隻能冒險順著這條冰雪裂縫走。如果雪大蓋住了裂縫,那危險就更大了。

這僅是攀登中的一道險關。還有,海拔5000米到5400米的喇叭口上寬下窄,是冰雪崩和流雪的通道。1984年登山時統計,最多的一天有60多次雪崩。可怕的雪崩把拉在攀登路線上拉力達3000千克的尼龍繩全部衝斷。此外,海拔5600米的3號營地到6900米的5號營地之間,有一條寬50米的冰雪大裂縫,深不見底。繞行它,得四個多小時。還有,再往上,到7200米的6號營地,是南峰東南側的主冰川補給區,冰雪時常塌陷,攀登者須橫切冰雪地形前行,而頭頂是峭岩冰壁,冰雪崩很多。6號營地向上,到7400米處,是最危險的雪崩區。況且越向上攀登,越是未知數了,在飛機上偵察時見不到的險處,定會重重出現。

注定的,是一場惡戰。

有別於以往登山,這次將采用快速登山法。兩國隊員,對可能遇到的危險和艱難,都從技術、戰術及思想上做了極充分的準備。

中方的攀登隊員是陳建軍、邊巴紮西、加布、桑珠、次仁多吉、羅申(後又加入洛澤);日方的攀登隊員是高見和成、大西宏、大本哲、重廣恒夫、山本篤、廣瀨學,共12人。這12人,都具有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高山的實力和水平,攀登過珠穆朗瑪峰並登頂的就有六人。應當說,這支隊伍的實力,在世界上也是最出色的。

12人分為A組和B組兩支突擊隊,每組中、日方各三人。每組人員按上麵的名單順序,前三名為A組,後三名為B組。中方的攀登隊長是陳建軍(陳在修路時被滾石砸傷後,加布接任);日方的隊長是重廣恒夫,攀登隊長為高見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