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個日子:1991年10月2日。中日聯合登山隊向南迦巴瓦的攀登正式揭幕。隊員們和高、低山協作人員開始了緊張的修路、運輸、建營工作,1號、2號、3號、4號……營地,一個接著一個地挺立在了南峰的懷裏。
這支隊伍中,實力最強的當屬西藏登山隊的藏族隊員。他們這批驍勇的喜馬拉雅之子,是我國登山隊的一支主力軍,在世界登山界也是一支令人驚服的隊伍。西藏登山隊於1960年成立,多年來已走向成熟,顯示出了強大的威力。僅珠峰,曆年來他們就有20名隊員成功登頂。
如今,進軍南迦巴瓦峰,他們派出的又是最強的陣容。西藏自治區體委主任洛桑達瓦親自帶隊坐陣指揮,四名主力隊員次仁多吉、加布、桑珠、洛澤和高山協作人員仁青平措,都曾在攀登珠峰時登頂。由此,也能看出西藏登協的決心。
自1960年起,他們動了攀登南峰的想法之後,不少隊員參加過中國登協組織的對南峰的偵察和攀登,前後30年了,30年之願未了……就在這裏,中國登協、西藏登協,都嚐到了唯一的一次失敗之味。不少隊員多次提出申請,甚至想自己組織人員來攀登,就因為心中憋著一口氣。登山者,失敗越大,山對他的誘惑也就越大。
如今,31年過去了。
這次是跟技術裝備較強的日方合作,能成功嗎?
我們沿著昨天的失敗之路走來,邁向的目標是成功;即便會再次失敗,我們的腳步也不會停留,目標,將永不會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明天的失敗等於後天的成功。有誌氣的登山者,就是甘願去尋找為了成功的失敗。
因為我們成功過。成功後,昨日的一切在我們麵前不再停留。我們的目光,會遙望新的山峰,去迎接新的失敗。
細細想來,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最重要的。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最重要的還是過程。一切人生之味和真正的收獲全含在這過程裏,因為它靠的是我們一步一步去走過,走過磨難和痛苦,走過艱辛和迷茫。而這一切,定然會結出明天的幸福之果。
是的,最重要的是過程。
1983年,次仁多吉23歲。他跟著老隊員進了南迦巴瓦峰偵察攀登。從當高山協作人員接觸山開始,也有三年了,他感到山並不可怕。但是,在南峰的這次偵察途中,他嚇壞了。隊伍迷了路,在冰壁懸崖裏怎麼也走不出來。頭上若落下滾石,還設法可躲;就是來了雪崩,還有活著的一線希望可拚吧。但在這絕境之處迷路,就等於眼睜睜地看著死亡一步步逼來,那是一種太可怕的恐怖了。他看著同伴的神態,知道壞了,難以走出來了,便嚇得幾乎要哭了。他才23歲,在老大哥麵前還是個孩子。老隊員們說:“別怕,並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我們這麼幾個人呢,還是個集體。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我們一定能走出去。”終於,路找到了。迷路的恐懼悄然逝去,“集體”這兩個字悄然留在了他心中。1988年,中、日、尼三國完成橫跨珠峰的那舉世聞名的大壯舉時,他自北側第一個登頂,完成了南北跨越。就在攝氏零下40度的峰頂,為了等待戰友會師,他挺立在頂峰達99分鍾!手,被凍得漸漸發黑,到頂峰20分鍾後氧氣瓶就空了。那漫長的70分鍾,他是在無氧條件下堅持的。大本營的指揮曾曙生通過報話機對他喊道:“李致新已上去了,他背著兩瓶氧氣!給你一瓶,立即向南跨越!”他頂著強大的高空風喊道:“我可以堅持!可以堅持!留下那瓶氧氣給南側上來的同誌們吧!放心!放心!……”
99分鍾,他輝煌地站在自己人生的珠穆朗瑪峰頂。
山,戰友,集體,賦予他在世界之頂挺立起來的力量。
在世界麵前挺立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