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誰向頂峰衝擊?(2 / 2)

每年到珠峰的登山隊都會有七八個,大部分是以失敗告終的。

老曾越來越感到心髒不勝負荷,實在難受了,便到外麵吼兩聲,或吸幾口氧氣。這段時間,他蒼老了許多。

李淳容也睡不著,她時時掛念著山上的隊員,此時隻能為他們祈禱。她的壓力更大,這畢竟是台灣和內地登山界的第一次合作,台灣隊員的體力能行嗎?他們在冰雪之中熬了近兩個月,曆盡艱險……秘書長於良璞目前最關注的是未來兩周的天氣情況。按過去的經驗,5月初,珠峰天氣會出現一個好周期。但過去的經驗在珠峰又往往失靈,瞬間的變化常常出人意料。所有的登山者都知道,再強的登山者,成功的七分把握仍在天氣。如若天氣變壞,暴風雪一來,在海拔8600米處誰都別想向上邁一步。而在那個高度,凍傷等危險最大。老於每天參考電視中報出的氣象形勢來分析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

按原定計劃,黃德雄、馬欣祥於4月29日自3號營地攀登到4號營地整理帳篷,突擊組於4月30日開始行動。

但是,珠峰自4月22日開始,風雪未斷。山上的雪,一直下了七天。

無數次,我站在大本營的側脊,焦急地望著被雪花籠罩著的珠峰,在心中默念:千萬千萬,珠峰,你不要起暴風雪。

29日,雪明顯小了,是粒雪,刷拉拉刷拉拉地打得人臉有些疼。

這時我們大本營的南側有三支外國登山隊--愛爾蘭隊、德國隊和瑞士隊,他們到得都比我們晚。加上近靠在我們西側的韓國隊,珠峰已有五個國家的登山者了。

愛爾蘭隊的一個夏爾巴向導從山上下來,說7028米到7790米的積雪已及腰深,北坳的雪也已沒膝,格外難走。這樣的雪天行軍,最大的危險是雪崩。

3號營地。原定黃德雄和馬欣祥的行動取消了。

突擊組的行動,也隻能再推遲一天。

傍晚,天上的粒雪突然加大,如小冰蛋一樣砸得帳篷劈劈啪啪直響。一直在帳外的兩隻狗小黃和小黑也飛快地跑到帳篷裏來。

又傳來一個令人懊惱的消息:愛爾蘭隊接到國內傳來的一份氣象預報,說珠峰地區這幾天內將有大雪。

若真是這樣,我們的衝頂日期隻能後推了。

山上的隊員和大本營的所有人,都焦躁不安起來。

老曾每天夜裏和淩晨4點起來看天。他說淩晨4點到6點能準確看出當天的天氣。他認為未來幾天降大雪的可能不大。

30日,降雪果然停了。老曾說:“今日山上隊員仍不要行動,因現在雪軟,雪層一旦破壞極易引發雪崩。”

5月1日,老曾一大早就和山上的隊員聯係:“今天是好天,可能這幾天天氣都不會壞,全隊準備行動!”一早,我也走出帳篷,果然天氣晴朗,珠峰清晰地露出臉來。老於出來一看樂了,對我說:“行了,好天氣的周期可能被我們抓住了。不信今晚你看,珠峰會是萬裏無雲的,積雪會把整個山映亮,漂亮極了!今晚可以拍珠峰的夜景!”上午10時,山上隊員開始行動。衝擊頂峰的戰鬥打響了!

意想不到的順利。三個小時後,突擊組到達7028米的4號營地北坳。

八位突擊隊員是:加措、小齊米、普布、開尊、拉巴、王勇峰、吳錦雄、伍玉龍。

其中,內地的漢族隊員隻有一個人,那就是王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