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七八米的一道大雪坡後,麵前就是珠峰最著名的“第二台階”。這是一麵五米多高、坡度近90度的陡崖,幾乎是直上直下的灰褐色岩壁。1960年,王富洲等人第一次通過這裏,這五米多的高度用了三個小時,這是人類第一次攀上和征服這道天險。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此架了四米多的金屬梯。站在這裏往下看,腳下就是萬丈深淵了。)(普布和開尊首先到達“第二台階”。見金屬梯還在,還有1988年拉在上麵的兩根繩子。但這繩子不敢用了,必須再架保護繩。開尊脫下鴨絨手套,隻戴一雙薄手套,爬上岩壁。這是絕不允許的,但隻能這樣了,為了搶時間,也為了後邊的戰友快速通過。攝氏零下40多度的嚴寒馬上將他的指尖凍傷。)10時35分,前組已攀越“第二台階”,後組也開始準備攀登了。
10時45分,後組攀上了“第二台階”。
頂峰在望。
10時52分,一人向上攀,又一人向上攀,前麵是雪坡岩石。
(前麵是普布,後麵是開尊。)11時05分,前組已到珠峰東部的三角雪坡之下。
(開尊在岩壁上攀登時一腳踩空,滑墜十幾米!幸虧摳住岩石停住了。腳下不遠處就是2000米高差的冰穀。)(小齊米向下看到,吳錦雄和王勇峰跟上來了。他向他們揮了揮手。)12時整,前麵的三個隊員攀上三角雪坡的中部,已達海拔8800米。
12時10分,有一人已過了雪坡,上了頂峰下最後的平台。又一個上了平台。
(這是普布和開尊。)12時15分,又有兩人過了雪坡,在山脊上走過,連紅色登山服都可看清。
(這是小齊米和加措。開尊回過頭來,在狂風中向小齊米喊道:“齊米!你的耳朵怎麼了?白了,大了。”齊米一摸說:“壞了,凍傷了。”)大本營全體人員此時在歡呼雀躍!老曾一會兒跑進指揮帳向山上呼叫,一會兒跑出來奔向望遠鏡這兒。
老曾喊:“大本營呼叫突擊組!呼叫突擊組!”頂峰上的報話機傳出一點兒聲音,但很快又沒了。
3號營地金俊喜報告:“大本營,剛才好像是開尊的聲音。”12時20分,最前麵的一人已上了頂峰的邊緣。
12時30分,後三人在前進,最前麵一人稍停。
12時40分,最前麵的人登上了頂峰,不動了。後麵幾人也上來了,不動了。
依次是:普布、開尊、小齊米、加措。
達瓦主任喊道:“登頂了!”老曾從指揮帳跑出,揮拳向天吼道:“勇士們衝上去了!報下話來啦,12時40分!12時40分!登上頂峰啦!”我們所有的人全都跳起,呼喊、擁抱在一起!
13時18分,又一人攀上頂峰。
(這是王勇峰。)13時30分,最後一人攀上頂峰。
(這是吳錦雄。)老曾眼含熱淚,達瓦眼含熱淚,李淳容擦去淚水又流下來……(吳錦雄一踏上頂峰,喊了一聲“啊”,就哭了起來。六個人抱在一起喊道:“勝利啦!成功啦!”)(六名勇士在頂峰打開了“海峽兩岸珠穆朗瑪峰聯合登山隊”隊旗,照相。照了幾張機器就按不動了,氣溫太低,攝像機打開也不轉了。)在頂峰看到了什麼?
(普布:雲在我的下麵,好看極了。我還看到尼泊爾的波切小村,很清楚。雲像流水一樣在腳下流。下麵的山那麼小……頂峰隻有五六平方米那麼大的一點兒地方。上麵東西很多,有外國的旗子、山燈、氧氣瓶、眼鏡等,有的一半被雪埋住,有的露在外麵。)藏族隊員都沒有吸氧,創造了我國運動員無氧登頂的奇跡。他們說一吸氧時,嘴裏的熱氣出來,眼鏡上全是水汽,就看不見路了。所以,幹脆不吸。
吳錦雄在攀過了“第二台階”後,在向上攀登時也滑墜了七八米,險些出事。
吳錦雄成為台灣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並改寫了台灣8200米的登高紀錄。
應該記住這個時間--1993年5月5日13時30分,海峽兩岸的登山者,共同的炎黃子孫,挽手並肩站在地球之巔。
是的,曆史將記下這輝煌的一刻。
13時40分,六名登頂隊員開始下撤。
意想不到的是,可怕的險情出現了……老登山們都說過:“登山出事,往往在成功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