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書生之勇勝三軍(3 / 3)

澠池相見後,秦王有意汙辱趙惠文王,他在酒席宴上,對趙王說:“我聽說你喜歡彈瑟,我這裏有瑟,請你彈一隻曲子給我聽聽!”趙王也不便推辭,隻好彈了一曲。秦王立即叫身邊的禦史把這件事情寫在簡上。秦王命令趙王彈瑟,這在外交禮節上,是對趙國的莫大汙辱,傳揚出去,趙王將無顏麵對諸侯。

在一旁的藺相如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奏秦國的樂器,我獻上一個貧缶,請你敲敲貧缶給大家快活快活。”秦王聽了立即變了色,“你怎敢提出這個要求?”藺相如端起貧缶走過去,把它獻給秦王:“現在我離開大王隻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應我的要求,我將與大王拚個你死我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要拚命,很怕出現什麼意外,就接過缶,拿起一根小棒,胡亂地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招呼趙國的史官,讓他寫上:“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們說:“請用趙國十五座城邑給秦王獻壽禮。”藺相如也說:“請秦國獻上鹹陽城,表達對趙王的敬意。”直到酒宴散席,秦王也沒有占上風。加上趙國在邊境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藺相如不畏強秦,在關鍵時刻表現得大智大勇,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立了大功。澠池之會結束後被封為上卿,即宰相。

以開闊的心胸維係將相和的局麵

俗話說“功高莫過於救主”。澠池之會的功勞使藺相如被封上卿。由於出身低微,從政時間又短自然遭到同僚的忌妒,廉頗就是代表。一般人遇此可能針鋒相對,組織親近自己的大臣與對方相爭。但藺相如卻采取規避的方法,不計小利。這樣做,首先,維護了趙國內部的團結,使秦國沒有可乘之機;其次,證明了自己的人品,不是追名逐利之徒;最後終於感動了廉頗負荊請罪,使趙國內部獲得空前團結。

澠池之會結束後,由於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官位比廉頗還高。廉頗說:“我身為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擴保疆土的大功勳,而藺相如呢,隻不過動動口舌,立了點功,竟然位高於我,而且相如本來出身微賤,太使我難堪了,叫我如何忍受坐在他的下首呢!”因此,揚言道:“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這話後,就不肯和廉頗會麵了。每當上朝時,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地望見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於是相如的門客就一起講道:“我們之所以離親別故地追隨在您左右,就是仰慕您出眾的節義啊。如今您和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您竟嚇得這樣躲躲藏藏的不敢露麵,未免過分的膽小了,平庸的人對此尚且感到羞恥,何況位居將相的人呢!我們沒有這等涵養,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再三挽留,說:“依諸位看,廉將軍比秦王還厲害嗎?”眾人異口同聲地答道:“當然沒有秦王厲害。”“秦王如此權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嗬責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再不中用,難道就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強秦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兩人在呀。如今如果我們兩個人鬥意氣,就會如兩虎相爭鬥一樣,哪有兩全之理。我之所以避著他,無非是重視國家的危難,輕視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就袒露著上身,背捆荊條,由賓客引著,來藺相如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魯淺薄的人,想不到將軍為人如此寬厚。”二人終於結為知交,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而“將相和”的故事也從此傳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