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性疾病,在冬春季較常見。臨床以頏骨軟化、出牙遲、肋骨串珠、0形腿、X形腿等骨骼症狀為特征,多發生於6-24個月的小兒。缺乏維生素D,會使人體腸道吸收鈣、磷的能力降低。食物中的鈣、磷大部分從糞便中排出,造成血中鈣、磷濃度降低,直接影向全身骨骼的生長。
佝僂病的預防應采取綜合措施,比如合理喂養,加強體格鍛煉,多曬太陽等。其中最有效而簡單易行的方法則是陽光浴。適量的紫外線能促使皮膚製造維生素D,有利於小兒對鈣、磷的吸收,還可以增強全身功能,防止貧血。紫外線還有殺菌消毒作用、每天曬太陽最好的時間是上午9點以後、下午4-5點鍾以前。每天不少於2小時。夏天應避免日光直射。不要隔著玻璃曬,盡量使皮膚更多地暴露在陽光下。此外,新生兒出生後15天開始補充維生素D製劑,連續服用至少到10個月。平時要定期體檢,發現佝僂病後及時治療。隻要治療合理,預後還是很好的。
應根據病情調整飲食。病初有水腫、尿少時,應選擇無鹽飲食。水腫消退後可改用低鹽飲食。急性期還要適當限製蛋白質及含鉀食物。
宜多食含有豐富維生素D及鈣、磷的食品,例如動物肝類、蛋類、魚類、蝦皮、蛋黃、牛奶、新鮮蔬菜等。應注意改善居室條件,增加日光照射的機會。居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不要門窗緊閉。應盡量減少親友探視,特別是患感冒的人不要探視,以預防呼吸道感染。若發生呼吸道感染,會加重病情。
(1)人參核桃飲
【組成】人參3克,核桃仁3個。
【製法】將人參切片,核桃仁掰成2塊,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把鍋置大火上燒沸,後用小火熬煮1小時即成。
【服法】代茶飲。
【功用】補腎益氣。
【調治】佝僂病。
(2)參芪粥
【組成】炙黃芪60克,人參5克,粳米1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黃芪、人參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入鍋煎沸後用小火煎成濃汁,取汁後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2汁去渣。將2次汁合並後分2份,於每日晚同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成後,加白糖少許,稍煮即成。
【服法】作主食,每日1次。
【功用】補虛,固表,強身。
【調治】佝僂病。
【兒科病調養食方】
(3)龍牡粥
【組成】龍骨、牡蠣各30克,山茱萸10克,粳米100克。
【製法】龍骨、牡蠣打碎煮約1小時,再加山茱萸煎半小時。用紗布過濾出藥汁後,再煎煮提取2次(每次約40分鍾)。把3次藥汁合在一起,與粳米同入鍋內,加適量水煮成粥。
【服法】早、晚食用,宜常食。
【功用】補益脾腎,壯骨斂汗,鎮驚安神。
【調治】佝僂病。
(4)艾實核桃粥
【組成】芡實粉30克,核桃仁(打碎)15克,大棗(去核)7枚。
【製法】將芡實粉用涼開水打糊,放入滾開水中攪拌,再加核桃仁、大棗煮熟成糊粥,加糖食用。
【服法】每日1次,宜常吃。
【功用】補腎斂汗,養心安神。
【調治】小兒肌肉鬆弛、頭頏骨軟、図門遲閉而大、麵白多汗、頭方發稀等。
(5)蛋殼粥
【組成】粳米50克,蛋殼適量。
【製法】將雞蛋殼洗淨,焙幹,研末。粳米淘洗幹淨,與蛋殼粉一起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攪拌均勻,煮成粥。
【服法】中餐或晚餐食用,日服1-2次。
【功用】補脾益氣,補鈣。
【調治】佝僂病。
(6)珍珠母粥
【組成】珍珠母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
【製法】將珍珠母焙黃,研磨成粉,備用。另將粳米淘洗幹淨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加入珍珠母粉1-2克,加白糖調味即成。
【服法】日服1劑,分2-3次吃完。經常食用。
【功用】補鈣壯骨。
【調治】佝僂病。
(7)蝦仁雞蛋粥
【組成】鮮蝦仁50克,雞蛋1隻,精鹽、味精適量,粳米100克。
【製法】蝦仁洗淨,剁成醬,麻油煸炒。雞蛋去殼打勻,鍋內放油少許煎成蛋皮,切碎備用。粳米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煮粥。米開J花後調入蝦仁醬、蛋皮,精鹽、味精適量,至粥稠即可。
【服法】每日3次,溫服。
【功用】益腎補隹丐。
【調治】佝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