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汗症,是指小兒在安靜的狀態下,如靜坐、靜臥、睡目民等時,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出汗過多,或大汗淋漓不止。小兒汗症多發生在2-6歲體質較虛弱的小兒,故又常稱“虛汗”。其中睡時汗出醒時止者,稱為盜汗。盜汗又分為生理性盜汗和病理性盜汗兩種,生理性盜汗是由於小兒新陳代謝旺盛,神經係統發育還不健全,調節功能也欠完整。孩子睡熟後時有出汗現象,但不伴有其他症狀。孩子的精神、飲食、麵色、大小便都正常,無需治療,過段時間就會自愈。病理性盜汗多見於結核病和佝僂病。盜汗的同時還會伴有其他症狀,如低熱、咳嗽時,可能是患了肺結核。伴有睡覺不踏實、煩躁易怒、腹脹、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不分白天黑夜無故汗出者為“自汗”。中醫認為,小兒汗症多因表虛不固、氣陰虛熱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療時應分清病因。
孩子因為疾病而兼有出汗症狀時,除了請醫生檢查、治療外,還可以選擇合適的飲食調理方法。如果分不清孩子出汗應該屬於哪方麵的征候,可以按照自汗多為陽虛、盜汗多為陰虛的方法處理。
對於自汗的孩子,要注意其平時是否有精神萎靡、容易疲勞、麵色淡白、易患感冒、語聲低等現象。要注意忌口,不要吃生冷、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大米、薏孩仁、山藥、扁豆、蓮子、大棗等,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
對於盜汗的孩子,要注意是否有形體消痩、皮膚幹燥無光澤、顴紅、手足心熱、大便幹燥、煩躁不寧等現象。要注意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膩不化的食物,如油餅、炸羊肉串,烤鴨、膨化食品,以及辛辣食物等。
‘多汗的孩子應注意勤換衣被,並隨時用軟布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皮膚幹燥。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發生病變。多汗易造成陰津虧損,陽氣受傷,因此要多給患兒飲水,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代謝之需。
(1)黑豆桂圓大參飲
【組成】黑豆30克,桂圓肉10克,大棗30克。
【製法】以上3味洗淨後放在沙鍋內,加適量的水,用小火煨1小時左右。
【服法】一天內分2次食完。連吃15天為一療程。
【功用】止汗。
【調治】小兒自汗、盜汗。
(2)黃芪烏梅飲
【組成】麻黃根、黃芪、當歸、烏梅各10克,麥芽糖適量。
【製法】前4味同入鍋,加水適量煎濃,去渣取汁。放入麥芽糖。
【服法】溫服,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補氣止汗。
【調治】小兒自汗、盜汗。
(3)浮小麥黑豆烏梅飲
【組成】浮小麥30克、黑大豆15克、烏梅3克。
【製法】以上3味加水煎湯。
【服法】代茶飲。
【功用】益氣養肺,固表斂汗。
【調治】小兒自汗、盜汗。
(4)牡妨黃芪飲
【組成】麻黃根、黃芪各10克,牡蠣20克,冰糖適量。
【製法】前3味同入鍋,加水適量煎30分鍾,去渣取汁。用冰糖調味。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溫服。
【功用】益氣固表,潛陽斂汗。
【調治】小兒自汗、盜汗。
(5)小麥粥
【組成】陳小麥(去皮,淘淨)50克。
【製法】將陳小麥入水中,如常法熬粥。
【服法】當早餐食用。
【功用】益心氣,止虛汗。
【調治】小兒自汗不止、口渴、倦怠乏力等。
(6)山藥芡實蛋黃粥
【組成】山藥15克,芡實15克,熟雞蛋黃1個,薏苡仁30克,糯米30克。
【製法】將山藥、薏苡仁、芡實研末,與淘洗幹淨的糯米一同入鍋,加適量的水。用大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加入雞蛋黃,混勻即成。
【服法】日服1劑,溫熱食用。
【功用】健脾開胃,養心安神,斂汗止瀉。
翌【調治】小兒自汗、盜汗。
(7)豬心蘿卜粥
【組成】豬心1隻,白蘿卜、粳米各100克,豬油、食鹽、味精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