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要不停地問:這樣能夠建立孩子的自我價值嗎?一切當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價值為出發點。當你為孩子建立了足夠的自我價值,你就能與孩子建立起和諧的親子關係,就表示你走在了正確的幸福快樂的家教道路上。和諧的親子關係需要家庭教育的藝術,其核心可歸納為四個字:愛、懂、聽、說。
黑臉、白臉,行不行
一句話教育
黑白臉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分不清是非,不利於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利於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慈母”,意思很明確,就是多數情況下父親是嚴厲的,母親是慈祥的。現在多數家庭還是這樣,父親總是扮演黑臉的嚴厲角色,對一臉嚴肅,對孩子整天沒有好臉色,動不動就懲罰孩子,甚至連打帶罵;而媽媽總是扮演白臉的慈愛角色,護著孩子,寵溺孩子。這種教育的方法到底可行嗎?
不少父母對這種“分工”方式感到非常滿意,配合也非常默契,自我感覺也良好。殊不知,在家庭教育中,這種分工並不科學,從長遠來看,往往是弊多利少。
首先,黑白臉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分不清是非,價值觀混淆。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手表效應”。意思是講,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走時不一的手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看表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他失去對準確時間的判斷。
孩子的年齡還小,對是非對錯的判斷有時需要父母的引導,如果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一個打一個護,對同一件事做出了不同的評判,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就會讓孩子困惑不解,無所適從。
同時,有可能讓孩子投機取巧,逃避問題。在父母的意見和表現不一致的情況下,孩子犯了錯誤,首先想到的不是認識和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考慮父母會對自己采取什麼樣的態度,甚至會產生錯覺:我做的不一定是錯誤的,因為媽媽(或爸爸)並沒有批評我;隻有爸爸(或媽媽)老是看我不順眼,因此才指責我。這樣不利於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利於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其次,黑白臉的教育行為容易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在犯了錯誤之後,首先想到的是“找人袒護自己”,以減輕自己被處罰的力度。孩子通過“白臉”的幫助,“逃脫”了一次又一次應有的處罰,使自己並未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有個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爸爸知道後,十分氣憤,動手打了孩子,要求孩子立刻把東西還給別人,可是媽媽卻說,孩子偷了東西,雖然不對,但是現在別人還不知道,一旦孩子把東西還給別人,就會人人盡知,今後孩子還怎麼在學校待下去。所以就把孩子偷來的東西收了起來。
孩子見自己偷東西沒有產生什麼“惡果”,認為有媽媽保護自己,自己就什麼都不用怕。於是,再看到別人有什麼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偷偷拿過來,漸漸偷摸成了習慣,最終進了勞教所,這時當媽媽的後悔莫及。
為此,父母兩個還產生了矛盾,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差點因此被拆散。
最後,黑白臉的教育容易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
父母采用一剛一柔,一個嚴格要求,一個寬容厚待,孩子的情感肯定會傾向於唱白臉的一方,從而疏遠唱黑臉的一方,麵對“黑臉”的家長,孩子在感情上產生了隔閡,情緒上產生了對立,心理上產生了逆反。沒有了親密的感情,沒有了良好的關係,就很難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教養的方式要一致,不要采用一個打一個哄的不同做法。不僅父母如此,家庭成員教育孩子的方法都要一致。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在教育孩子上要事前多溝通,各自闡明理由,最終要達成一致。不能當著孩子的麵爭論,甚至是吵架。
此外,身為父母不能自己說一套,做一套,當著孩子的麵一套,背著孩子一套。這樣做同樣讓孩子沒法確認什麼是對的。例如有的家長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話,而自己卻經常欺騙孩子,不兌現自己的諾言;教育孩子尊老敬幼,而自己卻不孝順父母;教育孩子講公德,而自己卻上車不排隊,公共場合吸煙……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價值體係的混亂,產生負麵效果。
父母也要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父母要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係。如果父母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出現矛盾,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成果就會在家庭中被削弱。所以一旦出現學校家庭不一致的現象,就要和老師進行溝通,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總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方法不一致的現象一定要避免。
叛逆期那點事
一句話教育
當孩子有些“叛逆”時,父母不必過於憂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調整教育方法,要更加耐心、細心和用心。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發現,孩子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又乖又聽話的孩子仿佛一下換了個人,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大人說東,他偏說西,動不動就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