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親和力的度
管理還是要的,不能放手不管。要以柔克剛,要一碗水端平。有時要擠上壓下,命令不能打折扣,“炒魷魚”時手不要哆嗦,但施威不忘善後。這樣你就可以做一個眾望所歸的管理人員。
不能不管
管理者必須由實踐中啟示部屬:他十分看得起部屬,大家可以放心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而實際上他也很少管大家,隻要大家好好表現,他根本就不希望管。部屬剛開始多少有些懷疑,大家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考驗,看看他這種作風,是真的,還是假的。
有些部屬會提問題來請示,如果立即給他答案,他心裏明白,表麵上不管,實際上仍然想管,既然愛管,我又何苦不配合他的習性,滿足他管的欲望?
假使部屬提出問題,能夠不馬上給予答案,反而問他:“你的看法如何?”部屬心裏也就清楚,似乎真的希望不管,隻要我能夠做得好,他便會盡量讓我去發揮。
然而,大多數中國人,深切體認“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不肯輕易相信別人。通常部屬第一次遇到問他:“你的看法如何?”時,都不會立即相信可以不管,因此不敢放膽地說出自己的構想,隻是大概地說出個人的一部分看法,如果表現不滿意,他內心還會自慰,幸好我有所保留。才說這麼一點,他就不高興,真的全部說出來,豈不暴跳如雷?
應該經得起部屬一次、兩次、三次的考驗,因為居上必須先施,部屬是要拚命的,他絕對不願意為不可靠的而努力,這是應該給以諒解的。部屬一旦考驗通過,對的信心大增,更應該時時警惕,保持自己的信用,不使其降低,才能夠長久維持部屬的信心。孟子早就著出難為,提出前麵所說過的“強恕而行律”,就是希望務須勉強自己,經得起部屬的考驗,並自極力保持自己的信用度。
以柔克剛的學問
有威懾力的管理者通常決斷力強,辦事爽快果斷,常常是一字千金,以此可以使下屬折服,部下也會因為佩服他而自覺地向他靠攏,全心全意地接受他的管理者。
當今社會,百業爭豔。作為主宰社會的人,更是異彩紛呈、各領風騷,但由於每個人的信仰、學曆、性格、修養等因素的不同,對待的指令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如果作為管理者,對不服從管理的下屬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故意冷淡傲氣十足、鋒芒畢露的下屬。既不給他布置任務,又很少提到他。當別人提到他的時候,臉上沒有反應,嘴上不置可否。逐漸疏遠他,使他心理上承受到巨大的壓力。要不了多久,他的傲氣就會消退,鋒芒就會消失。
不向下屬提供顯露才華的機會。表麵上和和氣氣,對誰都一樣,暗中卻做了手腳,故意將下屬擱在無法展其所長的崗位上,讓他幹著急,活受罪。“你本事再大,知識再淵博,我就是不用你!”
製造不均等的知識更新和才能增長的機會,有意扶持某下屬的競爭對手,使他逐漸落後於對手。為了從根本上剝奪某下屬的驕傲資本,還可以精心選擇一、二個可靠的下屬,優先向他們提供知識更新和增長才能的機會,使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超過原來居於領先地位的某下屬,從而徹底挫傷他的銳氣。
避免和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下屬正麵交手,製定有針對性的規章製度、指定專人與他合作等手段,束縛他的手腳,消耗他的精力,使他整天忙於應付令人氣惱的糾葛和內耗。
故意將某下屬放在一個封閉、保守、落後的小環境裏,使他長期得不到外界的新知識、新信息、新動力,學不到新本事,從而由於知識老化、才能蛻化,而失去驕傲的“資本”。
以“工作需要”、“盡量照顧”、“器重你”、“堅決挽留”等動聽的言辭,竭力阻止某下屬向外單位、外地區合理流動。采取硬卡或軟硬兼施兩種手腕來達到繼續控製下屬的目的。
在運用權力的管理過程中,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有時候,需要果斷、強權,以“剛”製勝,但更多的時候需要以柔克剛。
既然直接的、以強對強的手法有時不能行得通,那就變換一下,用遷回的、間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達到目的。曆史上有關以柔克剛術的成功事例,多不勝數。所以古人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而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漢文帝時所采用的以柔克剛法就是這一策略的成功典範。
漢文帝時,文帝為了平定天下,安撫人心。對四周蠻族皆施以恩德。而對南越王趙佗,尤其施以厚恩。文帝不僅明令將趙佗雙親墓地所在地真定賜給他做領地,而且還派人按時祭祀,任命趙佗的親屬擔任高官,給予許多賞賜。趙佗知道後激動不已,向文帝請罪:“從前我意氣用事,看到呂後聽信長沙王的讒言,挖我的祖墳,誅我的同族,我便針鋒相對,以牙還牙,在這蠻荒之地胡作非為,自暴自棄。我現雖自稱南越武帝,那不過是自我欺騙、自我陶醉罷了,兩賢不能並世,兩雄不能並立,從此之後,南越的帝製統統廢除,我們都是文帝的臣民”。這種懷柔之術的效果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