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析了公司存在的弊端,指出公司的權力過分地集中,上層的官僚主義是造成各部門失控局麵的主要原因。於是他提出了“分散經營、協凋控製”的組織體製。以組織管理和分散經營二者之間的協調為基礎,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效果。根據這樣一種主導思想,斯隆提出了公司組織機構的改革計劃,從而第一次提出了事業部製的概念。
斯隆提出的這一係列方案,贏得了公司董事會的一致支持。於是,斯隆的計劃開始付諸實施。
1924年,杜邦辭去總裁職務,由斯隆繼任通用汽車公司總裁,他繼續管理者公司實施組織管理製度的改革。通用汽車公司在以後幾十年的經營實踐中,證明了斯隆的改組計劃是完全成功的。正是憑借這套體製,通用汽車公司渡過了很多難關,並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根據斯隆的“分散經營、協調管理”這一原則,在經濟繁榮發展時,公司各事業部的分散經營要多一些;在經濟危機、市場蕭條時期,公司的集中管理就要多一些。一些企業界人士認為,這就是通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斯隆的成功,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的有益經驗。20年代初,斯隆的強大對手是福特公司的亨利·福特。當時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不及福特公司的1/5,然而這個對比後來竟完全翻了個。
福特公司專製獨裁,權力過分集中,大包大攬,管理手段僵化落後,在斯隆大力改進車型以適應市場需要,迎合顧客的心理時,福特隻是對過時的“T型”汽車的機械部分進行了改進。“通用”戰勝“福特”是通用在經營銷售方麵創造的奇跡,也把福特公司從汽車霸主的地位上拉下來並取而代之,成為世界汽車市場的新霸主,斯隆也由此獲得了“天才”的美譽。他的創業才能和技巧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斯隆在通用汽車建立了一個多部門的結構,這是他的又一個創造。他把最強的汽車製造單位分成幾個部門,幾個部門間可互相競爭,又使產品檔次多樣化,這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一種方法。
斯隆曾解釋說,公司生產一係列不同的汽車,當然有較高的競爭力,他認為聰明的辦法就是造出價格盡可能不同的汽車。公司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開發係列產品,以在競爭出現的各個陣地應付不同的挑戰。
通用汽車基本上有五種不同的檔次,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去買車。
這些不同檔次的汽車有不同的生產部門,每個部門又有各自的人員,每個部門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有些產品的零件幾個部門是可以共同生產的,但各部門的檔次、牌號不同,在式樣和價格上各部門之間卻要相互競爭。各部門的人論功行賞,失敗者則自動下台。正是斯隆卓越的才能,使通用汽車公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大家了解了斯隆的方法以後,是否有一些感觸呢?斯隆不可置疑地管理者著通用汽車公司,並一起走向了輝煌,而斯隆之所以成功,與其建立的公司機製是分不開的。斯隆正是把過度集中的權力以適當的分配,才增強了公司的靈活性,建立了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競爭機製,最終使得公司的整體效率得到了提高。
建立強有力的機構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隨著競爭的複雜化,很難再有明顯的全能人物出現,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一切都指揮得妥當。分權成了必然,再沒有必要搞個大班子,把什麼事都管起來。
美國的埃默森電氣公司有5.4萬人,其總部不到百人;達納公司有3.5萬人,總部隻有百人左右;營業額10億美元的俄勒——愛達公司總部沒有工作班子,總裁隻有一名秘書。
國際上一些優秀的企業都成功地建立了一個精幹的機構。
1851年,在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個平凡的家庭裏,阿薩·格裏格斯·坎德勒出生了。小阿薩自小就表現出了聰明才智,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機靈敏捷的天性。他是一個愛搞惡作劇的淘氣小精靈。1862年,南北戰爭爆發了。坎德勒一家生活貧困,物資匱乏。阿薩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掙錢。在內戰爆發之後,阿薩沒有讀完係統教育的課程,就去當了藥劑師。在藥店裏,他並沒有停止學習。他安置了一張吊床,白天工作,晚上自學拉丁語、希臘語、鑽研醫學書籍,這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