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是得人的本體,利人是得人的實用,先有“無我”的世界觀,後才能達到舍己為人的境界,很少有“有我”而能舍己為人的人,很少有不幫助別人而能得到別人幫助的人。釋迦牟尼佛的“慈航普渡”,耶穌基督的“博愛救人”,孔子的“仁德仁政”,老子的“去私無事”,這些集天地之大成者的觀點和出發點,都是大同小異,殊途同歸,都是希望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希望是一位肯為別人奉獻自我的社會。
心誠能愛人容人,德善能服人聚人,至善至誠,能開啟智慧,成就事業。
假如是個喜歡獨占功勞的人,相信他的下屬也不會怎樣為他賣力。
反之,如果能樂於和下屬分享成功的榮耀,屬下做事也分外賣力,希望下次一樣成功。
人人做事都希望被人肯定,即使工作未必成功,但始終賣了力,就不希望被人忽視。一個人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是在打擊他的自信心,所以作為,切勿忽視參與的價值。
在某大公司的年終晚會中,上級管理者刻意表揚兩組營業成績較佳的,並邀請他們的管理者上台。
第一位,好像早有準備,一上台便滔滔不絕地暢談他的經營方法和管理哲學。不斷向台下暗示自己在年內為公司所作出的貢獻,令台下的及他自己的下屬,聽了滿不是滋味。
反之,第二位,一上台便多謝自己的下屬,並慶幸自己能有一班如此拚搏的下屬,最後還一一邀請他們上台接受大家的掌聲。當時台上、台下的反應如何不言而喻。
像第一位那種獨占功勞的人,不但令下屬不滿,上級管理者也不喜歡常自誇功績的。反之第二位能與下屬分享成果,令下屬感到受尊重,日後有機會自會拚搏。
宰相也是人
宰相肚裏能撐船。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是一個有涵養的人。
管理者首先要有寬廣的心胸,善於求同存異,虛心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不要總是對一些細微末節斤斤計較,更不要對一些陳年舊賬念念不忘。
處變而不驚,以不變應萬變,以寬容對待狹隘,以禮貌謙恭對待冷嘲熱諷,不將心思牽於一事一物,不將一絲哀怨氣惱常掛在心頭。
對於具有不同脾氣、不同嗜好、不同優缺點的人,你要學會去團結他們。
如果你的下屬看不起你,不尊重你,並且還和你鬧過別扭,甚至你吃過他的虧,上過他的當,你仍要擺好自己的位置,去團結他。
也許你會說:我也曾努力試圖這樣做,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是的,這樣做,也許對你來說有些太苛刻了。但是如果你想一想,你有一天走進一家百貨商店購買商品,或者到一家理發店接受服務,如果服務員對你態度溫暖如春,你自然是心情舒暢,十分滿意。但是,如果對方是一副鐵板一般冷冰冰的麵孔,話語寒人,對你的合理要求不理不睬,進而聲色俱厲,你又會如何應對呢?
這種情況下,生氣是難免的。但是,如果你每每遇到此類情況,就和對方大吵大鬧一場,最後以自己悻悻離去而收場,冷靜下來,難道你不該捫心自問:這樣兩敗俱傷,又何必呢?
其實仔細考慮一番,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人隻有敞開胸懷,團結各種類型的人,包括那些與自己有過節,有矛盾,甚至經常對你評頭論足、抱怨不息的人,才能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使自己所在單位的事業和自己的工作齊頭並進。
對每位下級充滿興趣
企業要形成上下和諧、彼此融洽、相互合作的企業人事氛圍,企業家必須從自己做起,對下麵的人投入真誠的熱情。
一個好的管理者對下級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麵,一是他們在工作中對什麼東西最感興趣,二是工作之餘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如果下級的工作興趣不能得到保持,那麼他們的工作動力很快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