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吃力不討好才能做領導(2)(3 / 3)

所以在傑出的管理者的指揮之下,在環境好的大公司裏,你會始終感到有一種推動力,使你去學習新技術,尋找新機會,接受新挑戰,以此獲得更大的成就感。正是這種推動力,使得微軟人幹得越來越好,使得微軟的事業蓬勃發展。

所以要想下屬真正地為公司出力,對公司有感情,作為管理者一定要精心管理好公司,這樣才能聚大批賢才於自己周圍,同甘共苦,把事業推向高峰。

同下屬共享榮譽

與下屬共享榮譽,而不是爭功論賞,將好處盡撈在自己手裏,隻有這樣的管理者才可以用人格力量感召下屬,鞭策和激勵他們,讓他們盡可能發揮出自己的才智,促進事業的發展。

一個著名的美國橄欖球教練保羅·貝爾在談到他的隊伍如何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時,說道:“如果有什麼事辦糟了,那一定是我做的;如果有什麼差強人意的事,那是我們一起做的;如果有什麼事做得很好,那麼一定是球員做的。這就是使球員為你贏得比賽的所有秘訣。”

這是一種很高的個人風範,這種與下屬共享榮譽的精神鼓勵了球隊的每一個人,既然能做到這一點,球隊的每戰必勝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企業中,管理者也需要有這種與下級共享榮譽的精神和敢於為下屬承擔責任的勇氣。管理者被授權經營管理,無論是獲得成功,還是遭到失敗,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使失誤了,也有管理者的失職、指揮不當、培訓不夠的責任。榮譽對你當之無愧,但是通向榮譽的路途是離不開團隊的協作、配合的。所以,與下屬共享榮譽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所應該做的。

共享榮譽,也就是說,管理者在獲得各種榮譽之後,如果不“貪汙”,以各種形式讓下屬分享榮譽及榮譽帶來的喜悅,會使下屬得到實現自身價值和受到器重的滿足,這種滿足在以後的工作中會釋放出更多的能量,也在無形之中衝淡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對受表彰者的嫉妒心理。

例如,不少下屬在拿到上級管理者的獎金後,請做出貢獻的中層幹部、骨幹到飯店去“撮”一頓,實際上就是在共享榮譽,這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一位獲得了上級管理者表揚的廠長在全廠大會上講話,他不是冷冷地說“成績是歸於大家的”一類套話,而是頗有感情地把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事件一件件列了出來,連一位在休假中上班的事也提到了。最後,他又說榮譽是屬於全廠的,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今天,並向大家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感謝。他一邊講一邊向大家鞠躬,然後又提議全體高唱《十五的月亮》,當唱到“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時,廠長的眼睛濕潤了。可以肯定地說,廠長的話對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試想,如果這位廠長將光環緊緊地罩在自己的頭上,將一切成績歸於已有,那樣不但容易樹立對立麵,而且也會挫傷繼續努力的積極性。

上梁不正下梁歪

做官為政去管理別人,最有說服力的就是自己的行為。不能正己而先正人,那麼製定的紀律就會被破壞,就不可能做成大事。明智的管理者總是嚴於律己,堅決不搞貪贓枉法、假公濟私。

清朝曾國藩在初辦團練時,他的弟弟曾國葆回家招募了一千團丁,按理可當個營官。曾國葆自己也以為這個營官是當穩了,但曾國藩偏不給他當,他心裏氣不過。曾國藩把弟弟喚進內房,先是把正己才能正人、持身嚴才能軍令嚴的道理說了一通,再又將十個營官,一個個拿來跟曾國葆比,曾國葆也自認為不如他們,最後又給曾國葆講了觸警說趙太後的故事,告訴弟弟無功而處高位並非好事的道理,這才把國葆說得消了氣。

自曾國藩創辦湘軍起家到出任兩江總督,先後前來投奔他的親戚、同級、學生、門生、舊交何止成百上千。他始終堅持正己原則,注意求賢若渴,唯才是舉,非才不用。對他有恩的南五舅過世後,其獨子江慶才前來投奔。己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樂於照顧。可是這位表弟既無才情又性格疏懶,交給他辦的幾件事幾乎無一成功,偏偏還愛以總督表弟自居。曾國藩認定這位表弟不堪造就,盡管南五舅生前有恩於他,還是委婉而堅決地勸說他離營還鄉。如此,曾國藩當官以廉勤為本,不圖虛,不講情麵,對於鄉親鄰裏能幫則幫,不能幫助的必說清楚;對公益善事,能做的即做,不能做到的也不飾排場,確實做到了正己正人。

隋文帝時,辛公義任並州刺史。他處理案件很快,能立即作出裁決。如果有犯人須判監禁,他當天晚上就住在辦公室裏,不回家。人家勸他回去。他說:“我這個刺史沒有德行和能耐,不能使百姓們不發生刑事糾紛。怎麼可以把人家關在監獄裏而自己回家去安安心心睡覺呢?”犯人聽見這話,都非常感動,心裏感到不安和後悔。這種“先己後人”、“推己及人”的方法,於情於理說來,都是非常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