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眼觀四方耳聽八路(3)(1 / 3)

那些幕後英雄永遠是你的心腹幹將,是你的可靠助手。

破除大巧必用大拙

一個管理者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謙虛謹慎,多聽別人的意見。至於采取什麼態度,那就要因具體情況而定。

破除天下的大巧就得用大拙,破除天下的大偽就得用大誠,破除天下的大奇就得用大正。製服天下的大變以至於不變,限製天下的大謀以至於不謀,抑製天下的大爭以至於不爭。

北宋初年,南唐派使者前來納貢,所派的使者是江南名士徐鉉。江南有三個名士——徐鉉、徐鍇、徐熙,號稱“三徐”。三人均以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能言善辯聞名於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鉉名聲最大。

這一次,南唐宋朝貢,宋廷照例要選派官員做押伴使,去接受貢品。滿朝文武都知道徐鉉博古通今,都怕因為自己學識不及而丟麵子,所以深怕被選為押伴使。宰相也不知究竟選誰最好,就向宋太祖請示,太祖說:“你暫且退下,讓我親自來選吧。”

宋太祖讓宦官傳旨,要殿前寫出10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呈報上來。名單寫好,太祖禦筆一揮,點了其中一個人的名字,並說“就讓這個人去吧。”滿朝文武見了都大吃一驚,連宰相也不明其意,隻得遵旨照辦,催促那個被點中的人趕快動身。

那個殿中侍者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派他去做使臣,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又不敢問。隻好執行任務。他一到船上,徐鉉就滔滔不絕地和他談論起來,說古道今,詞鋒如雲,周圍的人都對徐鉉的能言善辯驚歎不已,誇他不愧為江南名士。可侍者根本聽不懂徐鉉談的是什麼,當然無言以對,隻是一個勁地點頭稱是。徐鉉不了解他學問的探淺,心想不能在宋人麵前丟臉,於是,越發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一連幾天,徐鉉已經口幹舌燥,疲憊不堪,能說的都說了,侍者始終未與他論辯,徐鉉也覺沒趣,就不再吭聲了。

如果讓智者對智者較量,誰也不會服誰,難說勝負:而讓愚者對智者,智者沒有對手,也就沒有勝負可言。

明主思短而益善

一千張羊皮,不如一張狐狸腋窩皮珍貴;千百人俯首順從,不如一人淨言爭辯對事有益。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具有從諫如流的雅量,能夠聽取不同意見,並鼓勵下屬敢於講不同意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管理者能經常聽到不同意見,於己於人都有好處。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其宰相管仲的輔佐之下,一麵治國安民,一麵東征西戰,很快就使齊國走上了繁榮富強之路,齊桓公個人也因此而成為當時中原地區的霸王,其聲名、威望都曾顯赫一時。

其實,齊桓公本人並無多大能耐,他的一舉一動就連一般士人甚至女流之輩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作為一國之主,齊桓公城府太淺,可是,老天爺對這樣一位膚淺的國君卻偏賜以厚愛。齊桓公得到了當時賢相管仲的輔佐。

管仲這人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對治國安邦的大事有超人的遠見卓識。所以,盡管齊桓公膚淺至極,在管仲的輔佐下,仍成了一時的霸主。當時各諸侯國對齊國的畏懼,實在是對管仲的畏懼。

據史籍記載,管仲晚年重病纏身,在他病危時,齊桓公去看望他。倆人見麵後,彼此都已清楚他們攜手合作的機會不會再有了。那麼誰來接替管仲輔助桓公呢?齊桓公有心請教管仲,管仲也有意向齊桓公推薦合適的人物,同時也想提醒桓公哪些人不能用。於是,他們之間便有如下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