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長河落日(1 / 3)

1

昭和十三年(1938年),破堤而出的黃水不僅淹沒中原戰場,也在日本國內引發一場地震。

日本報紙紛紛在第一時間推出來自中國大陸的洪水專版。《讀賣新聞》以“支那軍隊暴行令人發指,流行瘟疫不可避免”為題,刊登隨軍記者發自河南開封的報道稱:支那軍隊不惜掘開黃河,淹沒中支數省……沿途洪水滔天,許多縣城都進了水,溝渠變成河流,小河變成大河,低窪地全都變成湖泊,有的地方據說水深處達二三十米。人畜屍體隨處可見,這些屍體或者像木頭一樣漂浮在水麵上,或者停留在淺灘上……負責救援工作的井上部隊前田中尉解釋說,死人太多,根本處理不過來,天一放晴肯定要暴發瘟疫,所以部隊官兵已經做好防疫準備。

《東京時事》發表《隨軍記者曆險記》稱:記者跟隨舟橋部隊的橡皮船前往災區,沿途看見水天相連,中支大地已成澤國。在一處村莊,能看見屋頂上有一些人影在呼救,記者提議駕船的島本曹長上前去看看。曹長機智地觀察片刻答複說,房子快要垮了,橡皮船過去就會同歸於盡。果然過了片刻,那幢房子轟然垮塌,屋頂上的人轉瞬間就被大水卷走了……

《朝日新聞》社:殘暴!殘暴!記者在隴海鐵路東段沿線看到,遭到大水淹沒的難民成千上萬。根據軍方估計,水災可能已經造成幾百萬人無家可歸,幾十萬人死於洪水……

軍方在克服自身困難的同時,調撥數列火車救濟糧前往災區救濟支那災民。

《東京畫報》社則不惜連篇累牘刊發日本軍隊救濟黃河災民的新聞照片。

盡管日本媒體竭力掩蓋事實真相,政府也嚴密封鎖對戰爭不利的消息,但是稍有頭腦的日本讀者還是不難從種種新聞報道中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帝國軍隊通往勝利的腳步不得不停下來了。中國軍隊雖然缺少現代化武器裝備,沒有足夠的大炮、坦克和飛機,但是他們憑借五千年文明衍生而來的古老謀略,掘開一條世界上泥沙最多的大河來與日本人進行決戰,滔天洪水已經變成華北派遣軍的一場噩夢。

日本朝野為此震驚不已。

狂熱好戰的日本報紙和輿論終於開始降溫,他們的沮喪口氣與其說譴責中國人殘暴,不如說哀悼日軍失敗;與其說渲染慘境,不如說心有餘悸。因為他們赫然發現,盡管日本人崇尚戰鬥到底的武士道精神,以效忠天皇的所謂“玉碎”為榮,但是他們還是遠遠低估了海島對麵那個古老而頑強的大陸民族。中國人不僅比海島上的日本人更加具有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而且還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和無窮無盡的謀略智慧。直到半個世紀之後《朝日新聞》開辟《日本人記憶中的“二戰”》專欄,許多戰爭親曆者來信都提到昭和十三年那次黃河大水事件,他們紛紛承認日本官兵的戰爭信念因此遭受極大挫折,因為他們都無法回避一個事實,那就是寧死不屈的中國人令他們心存敬畏。

一個名字叫鬆村雄龍的幸存者透露了當時戰場實情:

……河水淹沒道路,低窪處河水過膝……天亮了,可以看見那些滿身泥漿好像土偶一樣的士兵倒斃在路上和窪地裏,慘不忍睹。一夜行軍,淹死凍死一百六十六人。軍史提到這一事件隻有幾行字,報紙則根本不予報道,死者按“前線因病身亡”處理。(《日本人記憶中的“二戰”》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版)

2

日軍重炮大隊是在黃昏前抵達鄭州前線的。

陣地構築在一處隱蔽的河岸邊,彈藥手花田次郎將炮彈箱堆放完畢,挖好掩體,然後幫助戰友支起野戰帳篷來。做完這些工作天已經黑了,指揮官津口大尉宣布說,師團將在明天早上八點鍾發動全麵進攻,炮兵的任務是轟擊鄭州火車站,一定要完全摧毀敵人的堅固工事。

官兵群情振奮,山呼天皇萬歲。

但是不久天邊響起陣陣雷聲,聽上去像是天神進行的炮戰。具有豐富野戰經驗的津口指揮官下令給大炮套上炮衣,彈藥箱覆蓋防水帆布,拖曳大炮的騾馬都被圈在河灘上安靜地吃草。花田次郎還聽見指揮官的聲音說,不管怎麼樣,一旦發生情況也可以迅速轉移啊。

這是一個激戰之前的靜謐之夜,日本人因為對攻占眼前的城市充滿信心而心情輕鬆,官兵和衣而臥,多數人很快進入夢鄉。高度戒備的日本哨兵身披雨衣四處巡邏。

大雨很快從天而降。

先是刮起一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雞蛋大的冰雹和著大雨劈裏啪啦地砸下來。花田次郎被驚醒了,由於擔心炮彈箱進水就連忙起身去檢查。陣地上一切井井有條,大炮和炮彈箱都被防水布嚴嚴實實地保護著,他於是放心返回帳篷繼續睡覺。幾個月來的連續征戰把日軍官兵全都累壞了,他們一旦躺下來立刻就像狗一樣睡著了,帳篷外麵的風雨喧鬧為熟睡的日本官兵插上一對思鄉的翅膀,花田次郎夢見自己已經飛回千裏之外的東瀛故鄉,親人們流著熱淚擁上來同他團聚。

半夜裏大水就下來了。

大水下來時毫無征兆,就像自然界許多災難都是悄無聲息地降臨一樣。天空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風雨大作掩蓋了死神悄悄逼近的腳步。

當尖銳的報警槍聲再次驚醒花田次郎時,他看見帳篷已經被一股可怕的力量推倒,黑暗中的陸地正在下沉,陣地四麵進水,好像他們已經變成一群水兵,而他們腳下的軍艦甲板正在沉沒一樣。炮手一時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敵人打來了?自己在做夢?他們身在何處?大炮哪裏去了?黑暗中傳來許多人的驚慌喊叫,好像世界末日到來一樣。這時候他聽見津口指揮官鎮定有力的聲音傳來:炮車!炮車……統統轉移!

但是指揮官的聲音立刻被一排浪頭吞沒了。

曆史記載,昭和三年(1928年)日本列島遭遇恐怖台風襲擊,引發海嘯衝毀數萬座房屋,奪走無數生命,這個來自大自然的噩夢從此就留在包括花田次郎在內的所有日本人心中。但是包括彈藥手在內的許多日本官兵至死也無法明白,中國大陸怎麼會發生像日本列島那樣的恐怖海嘯呢?難道台風會跨越千裏大陸來襲擊他們嗎?不管日本人如何拚命掙紮,滔天洪水還是毫不留情地席卷了他們,把他們一直衝進太平洋。

天亮之後,賈魯河支流已是汪洋一片,日軍炮兵陣地無影無蹤。花田次郎抱住一棵大樹幸運得救,他在戰後成為一名慈善會工作人員,著有回憶文章《戰場日記》等。

3

另一位反戰和平人士池田先生曾親身經曆六十多年前那場特大洪水。

本來池田小隊奉命深入鄭州城區,任務是夜襲敵人指揮部,炸毀彈藥倉庫,但是出發前忽然天降冰雹,後來又下起傾盆大雨來,給這支夜間急行軍的小隊伍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本來壞天氣應該是日本人的幫手,開始並沒有人懷疑下雨是一種運氣,是上帝對大和勇士的特別獎賞,因為下雨將會掩護他們順利穿越敵人防線到達目的地,然而當這支滿懷信心的特遣分隊在天地漆黑的雨夜中行進時還是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走在前麵的勇進曹長迷失了方向。

勇進曹長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兵,攜有作戰地圖、防水手電和永磁性指南針,迷路的情況幾乎從未發生過。當吃驚不小的池田隊長趕到隊伍前麵,曹長惶恐地向他報告說,前方為一片沼澤地,該不是誤入黃河灘塗了吧?

從作戰地圖上看,勇進曹長並未走錯路,因為鄭州位置當在隊伍西北方向,且作戰地圖上並未標出沼澤或者湖泊的記號。同樣感到困惑不解的池田指揮官隻好下令調整行軍路線,他對此能夠做出的惟一合理解釋是,大雨或者不知名原因導致指南針發生錯誤,引導尖兵偏離前進方向。

隊伍改向西南方向前進,但是他們並未走出困境。

黑夜仿佛是一道變幻莫測的魔障,無論日本人怎麼左衝右突還是難以衝破沼澤的迷魂陣。相反,迎麵水流越來越大,有的地方水深齊胸,還有陣陣激流湧來,衝得隊伍搖搖晃晃站立不穩,說明他們不僅沒有退出黃河灘塗,相反極有可能繼續誤入黃河水道。當時天降大雨,天地漆黑,四周沒有可供辨向的參照物,惟一能夠幫助他們脫離險境的指南針卻在關鍵時刻錯誤百出,令他們陷入困境不能自拔。這回池田隊長別無他法,隻好被迫下令取消任務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