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再次變現了屬於她個人名下的全部財產,包括房屋、嫁妝和私房錢,金銀首飾,成全我爺爺捐款賑災的心願。
3
1938年6月,武漢大本營下令集中一百多萬部隊,其中包括幾乎所有中央軍主力,迎擊來自長江下遊的日軍進攻。
中國抗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武漢會戰拉開序幕。
站在作戰沙盤跟前的蔣介石目光灼灼信心百倍,他看到他的對手正在由主動進攻變為被動進攻,從兩麵夾擊變為單路出擊,說明日本人的戰場優勢遭到大大削弱,戰爭形勢由此發生轉折。長江兩岸的鄂、皖、贛諸省,從北向南分布著重重疊疊的大別山、霍山、九華山、廬山、幕阜山,百萬中國大軍構築多重堅固防線,居高臨下嚴陣以待,而敵人華中派遣軍則隻能被迫沿著崎嶇狹窄的長江水道向上仰攻,這些地勢險要的高山大川必將大大削弱敵人戰鬥力,令敵人先進的飛機、坦克、大炮和機械化部隊難以發揮作用。這樣就等於中國人替他們的對手選擇了一個最為不利的作戰方案,然後把被動進攻的沉重包袱扔給像蝸牛一樣在山區爬行的日本人。
當時有蘇聯軍事顧問詢問蔣介石:日軍隻有四十萬人,百萬中國大軍是否有可能戰略性殲滅一部分日軍?
蔣介石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回答說:您說得很對,日本人很快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我們一定會用時間和空間來打敗日本人。
有西方記者采訪中國委員長,請他分析中日戰局,蔣介石指出:日本人暫時還很強大,但是他們的優勢正在縮小,而且他們還將付出更大代價。中國一定會勝利,因為我們有四萬萬民眾,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戰鬥兵員,還有超過日本幾十倍的廣大國土和豐厚資源作為後盾。
記者問:國民政府是否準備放棄武漢?
蔣介石則以堅定的語氣表示:你錯了。我們一定要保衛大武漢。敵人企圖不可能得逞。
記者追問:您的意思是,國軍要與日軍進行戰略決戰?
蔣介石說:是的。我可以公開地告訴你,國民政府已經調集百萬大軍,此外還有二百萬預備隊,他們都部署在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沿岸。任何來犯之敵一定會遭到迎頭痛擊,被無情消滅。
7月6日,蔣介石在武漢召開的國民參政大會第一屆會議上信誓旦旦地保證:動員其一切物力、人力,為自衛,為人道,與此窮凶極惡之侵略者長期抗戰……一切的奮鬥,要鞏固武漢為中心,以達成中部會戰勝利為目標。
他還宣布決不姑息任何背叛國家和人民的敗類,任何與敵人的和談都將被視作叛國通敵,都將以漢奸罪論處雲雲。
其實上述輿論都是蔣介石公開釋放的煙幕彈,作為軍事領袖,他自然深諳“兵不厭詐”的謀略之道,這種高調決戰的姿態都是做給日本人和黨內政敵看的,換句話說就是恫嚇他的敵人。事實上號稱“百萬大軍”的中國軍隊並未全部參戰,他們相繼投入的許多番號都是用以迷惑敵人的手段,西方媒體信以為真,爭相報道中國大軍雲集武漢,將與來犯日軍進行戰略大決戰的重大新聞。而不明真相的國內輿論也一派樂觀,以為日本人必敗,武漢從此高枕無憂。
在隨後召開的大本營作戰會議上,蔣介石嚴厲訓斥了那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軍隊將領,把他們的腦袋比作“蠢驢脖子上的那個東西”。蔣介石總結說:去年“淞滬會戰”打破日本人速戰速決的神話,這是我軍取得的第一個階段性重大勝利。不久前結束的“徐州會戰”,我軍成功突圍,致使日軍捕捉我軍主力的戰略企圖破產,特別是黃水泛濫打垮敵人華北派遣軍,等於是折斷敵人威脅的一把尖刀,這是第二個階段的重大勝利。現在我們必須爭取第三個也是最關鍵性的勝利,就是成功實施戰略大轉移。因為民眾撤退需要時間,轉移工廠機器需要時間,後方建設也需要時間,所以你們的任務就是阻擊日軍,延緩他們的進攻步伐,爭取寶貴的時間,那麼我們就將取得第三個階段乃至整個抗戰的徹底勝利!
蔣介石向空氣中伸出一個巴掌來,宣布說:五個月!這是我對你們惟一也是最後的要求……你們必須用決死的抗戰精神,堅決從敵人手中奪回寶貴的五個月時間,那麼我國民政府就可以守住中國抗戰的半壁江山!
根據蔣介石指示精神,會議確立會戰原則如下:
第一,實施層層防禦,將阻滯日軍的時間從原先三個月延長至五個月,也就是說日軍突破武漢防線的最後時限不得早於十月底。
第二,全麵加快戰略大轉移的步伐。將原定計劃十個月的撤退周期縮短到五個月。組織全國交通工具支援武漢,按照軍工、民用、社群的順序進行有序撤離。所有撤退工作必須在十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組織華中各省抗日武裝,在敵後發動持續有效之襲擊,破壞公路橋梁,燒毀倉庫糧草,配合正規軍實施武漢戰役等等。
蔣介石任命第九戰區總司令陳誠、第五戰區總司令李宗仁為前敵指揮官,自己則坐鎮武昌,親自統領三軍會戰。
4
汪精衛得知高宗武赴日本成行的消息,不由得欣喜若狂。
高宗武給汪精衛的密信稱,日本方麵確有誠意結束戰爭,重新締結中日提攜的友好條約。對於汪精衛提出的和平條件,日本方麵稱凡不違背中日提攜的精神,都可通過談判來實現。
高宗武信中還透露說,日方期待組建一個對日友好的新政府來取代蔣介石國民政府。隻要汪精衛同意出任新政府首腦,日本方麵將全力支持並維護與新政府的友好關係,實現大東亞共榮等等。
這就是說,“和談派”的堅持不懈終於獲得突破。日本人開戰初期那種目空一切咄咄逼人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至少不再動輒最後通牒和漫天要價。日本人願意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第一次明確回應並向汪精衛伸出了和平的橄欖枝,說明他們需要“和談派”,需要通過包括和談在內的手段來解決爭端。
日方態度的一百八十度轉彎令汪精衛大有絕處逢生之感。經與周佛海、陳公博等人緊張研究,他們共同起草了一份《對日和平之原則》的文件,提出響應日本人和平談判三大主張:第一,中日一旦和談成功,汪精衛等人即脫離國民政府,並發表公開聲明;第二,聯合南方各省公開通電“擁汪反蔣”,重組一個真正實現民主的聯合政府;第三,日本方麵為顯示和平誠意,應盡快停止其軍事行動,放棄主權要求,並且逐步實現從華中、華北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