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張英家訓(5)(1 / 3)

[4]錙銖: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錙指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指一錙的六分之一。比喻最微小的數量。

[5]別業:即別墅。

[6]王事:為君王服勞的事,即公事。

[7]世家:指門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8]三公:輔助國君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各個曆史時期的名稱不一樣,明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隻用作大臣的最高榮譽銜或加官。

[9]光祿:官名,即光祿大夫。唐至明清為無專職的散官,品秩時有升降。府君:已死去的自己的父親。

[10]登科:科舉時代稱考中進士。

[11]桑梓:古代住宅旁邊常栽種桑樹和梓樹。後來就把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

[12]介弟:介,大。對別人兄弟的敬稱,也用以稱自己的兄弟。

[13]幹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14]鄉賢:明清時凡有品學為地方所推重者,死後由大吏題請祀於其鄉,入鄉賢祀,春秋致祭。

[15]權子母:以資本經營或借貸生息。

[16]口碑:比喻眾人口頭的稱許、讚揚。因舊時碑上的文字多是稱許讚揚的話,故用碑比喻稱讚的話。

[17]《易》:即《易經》。

[18]科名:科舉的名目。

[19]舉業:科舉時代稱應試的詩文為舉業,又稱舉子業。

[20]藜藿:窮苦人所食的野菜。

[21]場屋:科舉時代考試士子的地方,也稱科場。

[22]《語》:即《論語》。

[23]陸梭山:即陸九韶。陸九淵之兄,南宋前期人,字子美,號梭山居士,故世人稱其為陸梭山。

[24]崖岸:高峻的山崖、堤岸,常用來比喻人性情高傲、不隨和。此處則指有了一定的修養。

[25]脫:倘若;或許。

[26]闌入:進入;來到。

[27]鮮有:少有。

[28]芸圃:人名。生平待考。

[29]暇晷(gu佾):空閑時光。

【譯文】

人的一生必須寬厚慎重、沉著冷靜,然後才能成為有福之人。出身於高門望族的子弟,吃喝豐盛、穿戴厚實,田地房屋、仆人差役,沒有不具備的,而且被人們所敬重禮遇,沒有輕視忽略他們的人。看看那些貧窮的讀書人,一年到頭為人家授業,遠遠地離開自己的妻子兒女,口幹舌燥地講授,隻獲得微薄的報酬,侍奉父母,養育兒女,都靠這麼一點收入。參加科舉考試就要步行前往,冒著風雨,踩著爛泥,走一步歎三聲。所有這些情形都是你們經常看到的。做官人家的子弟,卻坐著轎子,騎著馬匹,即使是仆人也沒有步行的,難道不幸福嗎?

他們還與窮苦讀書人一樣怨天尤人,爭奪計較極其微小的得失,難道不是過錯嗎?古人說:“長有鋒利牙齒的動物就沒有了頭上的角,有了翅膀的動物就隻有兩隻足。”大自然創造萬物,一定沒有兩全齊美的。你們既然享受吃喝豐盛、穿戴厚實的福分,又想每件事情都很周到全麵。

用天道來推測,難道不是實在困難的嗎!隻有敦實寬厚,謙虛謹慎,言語小心,遵守禮儀,不可與貧苦的人一樣感慨歎息、說話隨便、高談闊論、怨天尤人,也許不會被創造萬物的鬼神所嗬責。何況祖輩父輩經營多年,有田地、房屋、別墅,卻為公事而勞碌,沒有得到過安寧和享樂。

作為子孫,生來就享受這樣的福分,卻又不想安分地享受,而胡亂地思考、輕率地行動,難道不是很可惜嗎?考慮好做兒子的職責,報答祖輩的恩德,給家鄉帶來榮譽,給後人留下恩澤,隻有四件事:一是樹立品德,二是讀書,三是保養身體,四是勤儉節約。世代做官的人家的子弟,原本就尊貴顯要,如更具有像精金那樣純良、像美玉那樣溫和的人品,自己的言語要值得人們稱道,自己的行為要值得人們效法,不驕傲自滿、不狡詐虛偽、不刻薄、不輕佻,那麼人們對他們的欽佩和看重,比起三公來更顯得尊貴。

我沒趕上看到祖父被賜封為“光祿公恂所府君”時的榮耀,每次聽到家鄉人提到他的厚德,同邑的人敬仰他就如同吉祥的麒麟和鳳凰。方伯公己酉年考中了進士,同邑的人都誇耀他,贈給他一副對聯,寫道:“張不張威,願秉文文名天下;盛有盛德,期可藩藩屏王家。”至今家鄉還把這事作為美談。父親被賜封為“光祿公拙庵府君”,我及事三十年,一生中沒有說話急躁、臉色難看過,居住穿著節儉,待人寬厚。

為兄弟沒有以一件事一句話去麻煩過州官和縣官,生平沒有呈送過一人到官府。

見到鄉親熱情和藹,暗暗做的好事很多,從不向人索取討要拖欠的錢財,所以三代都被祭祀在鄉賢祠裏。把他的神主牌迎進祀廟的那一天,家鄉的人們無不欣喜,都說是對盛德的報答,究竟還有什麼會有負於人的呢?我快要滿六十一歲了,有生以來從沒有送一人到捕廳去,使他受到嗬責,更不用說打過人家。希望我的子孫們始終遵守這個戒條不要違犯了。

沒錢用的時候絕不要去向別人借債,有餘錢的時候絕不能向別人放債。

用借貸生息的方法起家,隻有最貧困的人才勉強可以,如果富貴的人家去做這樣的事,就會招惹怨恨,助長奸惡,得罪別人招惹怨恨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鄉下的挑夫、小販以及做工的那些人,千萬不要去占他們的便宜。這種人所爭的不過是幾文錢,我們把它看得很輕,但他們卻為了這幾文錢含怨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