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田勝於做買賣
【原文】
予與四方之人從容閑談,則必詢其地土物產之所出以及田裏之事。大約田產出息最微,較之商賈,不及三四,天下惟山右新安人善於貿易[1],彼性至慳嗇,能堅守,它處人斷斷不能,然亦多覆蹶之事。若田產之息,月計不足,歲計有餘;歲計不足,世計有餘。
嚐見人家子弟,厭田產之生息微而緩,羨貿易之生息速而饒,至鬻產以從事[2],斷未有不全軍覆沒者。餘身試如此,見人家如此,千百不爽一,無論愚弱者不能行,即聰明強幹者,亦行之而必敗。人家子弟,萬萬不可錯此著也。
——節錄自《恒產瑣言》
【注釋】
[1]山右:山西省舊時的別稱,因在太行山右邊(西邊)而得名。
[2]鬻(y俅)產:變賣田產。
【譯文】
我與四麵八方的人從容地閑談,就一定要詢問到他們那裏土地生產的情況,以及田裏的一些事情。大約都認為田產的利潤最低微,比起商人來,還不到三四成。天底下隻有山西新安人善於做生意,他們本性最小氣,能堅持守業,其他地方的人絕不能像他們一樣,但也有許多摔跤受挫的事。像田產的利潤,以月來計算不很充足,以年來計算卻有餘;以年來計算不很充足,以三十年來計算卻有餘。
我曾看到有錢人家的子弟,討厭田產得到的利潤低微而且緩慢,羨慕做生意得到的利潤快速而且很多,竟至變賣田產來做生意,沒有不全軍覆沒的。我親身嚐試過是這樣,看到人家也是這樣,千百個裏麵不會錯一個,不僅愚昧的人和懦弱的人不能成功,即使是聰明強幹的人,做起來也必然失敗。有錢人家的子弟萬萬不要走錯了這一步。
【評析】
張英告誡後輩要珍惜田土,不要急功好利,羨慕做生意賺大錢,因而變賣田產,最終導致全軍覆沒,傾家蕩產,說明了“守田”的重要。
債負乃不知量入為出【原文】
餘既言田產之不可鬻,而世之鬻產者,比比而然,聰明者亦多為之。
其根源則必在乎債負。債負之來,由於用度不輕,不知量入為出,至舉息既多,計無所出,不得不鬻累世之產。故不經者,債負之由也;債負者,鬻產之由也;鬻產者,饑寒之由也。欲除鬻產之根,則斷自經費始,居家簡要可久之道,則有陸梭山量入為出之法在。其法,合計一歲之所入,除宗給公家而外,分為三分,留一分為歉年不收之用;其二分,分為十二分,一月用一分。若歲常豐收,則是古人“耕三餘一”之法[1]。值一歲歉,則以一歲所留補給,連歲歉,則以積年所留補給,如此始無舉債之事。若一歲所入,止給一歲之用,一遇水旱,則產不可保矣!此最目前可見之理,而人不之察。陸梭山之法最詳,即百金之產,亦行此法,使必富饒而後可行,則大誤矣!
且其法於十二分,又分三十小分,餘恐其大煩,故止作十二分。要知古人之意,全在小處節儉。大處之不足,由於小處之不謹;月計之不足,由於每日之用過多也。若能從梭山每月三十分之,更為穩實。一月之中,飲食應酬宴會,稍可節者節之,以此一月之所餘,另置一分,以周貧乏親戚些小之急,更覺心安意適。此專言費用不經,舉債而鬻產之由。此外則有賭博狹邪侈靡,其為敗壞者無論矣!更有因婚嫁而鬻業者,絕為可哂。夫有男女,則必有婚嫁,隻當以豐年之所積,量力治裝,奈何鬻累世仰事俯育之具,以圖一時之華美,豈既婚嫁後,遂可不食而飽,不衣而溫乎?嗚呼,亦愚之甚矣!
——節錄自《恒產瑣言》
【注釋】
[1]耕三餘一:耕種三年,餘一年糧。
【譯文】
我已經說過田產是不可以出賣的,但世上出賣田產的人到處都是,聰明的人也有很多這樣做的。它的根源一定在於借債。借債的緣由是開銷沒有計劃,不知道量入為出,以致負債的息錢多了,想不出什麼辦法,不得不出賣幾世積下來的產業。
所以沒有計劃地用錢是借債的原因;借債又是出賣田產的原因;出賣田產就導致饑餓寒冷。想要除掉出賣產業的根由,那麼必須從計劃開支開始。治家簡明扼要可以長久的道理,就是有陸九韶量入為出的辦法。這個辦法是:把一年的收入合計一下,除了尊奉給公家外,分為三份:留一份作為歉收年沒有收成時使用,把其他兩份又分成十二等份,一年中每月用一份。
如果每年都豐收,就用古人“三年耕種、餘一年糧”的辦法。遇到一年歉收,就用一年的留存來補給,連年歉收,就用幾年留存的來補給,這樣,一開始就沒有借債的事發生了。如果一年的收成隻供一年使用,一旦遇到水災旱災,那麼田產就不能夠保全了。這是目前最容易看得清的道理,但人們卻沒察覺。陸九韶的辦法最清楚,就是有值百兩銀子的田產,也應用這個辦法,如果一定要等它富饒了然後才實行,那就大錯了!並且這個辦法是在十二份的基礎上又分為三十小份作一個月三十天來用的。我恐怕這個辦法太麻煩了,所以隻作十二份。要知道古人的意思,完全重在小的方麵節儉。大的方麵不充足,是因為小的方麵不謹慎;每月合計不足,是因為每天用得過多。如果能按照陸九韶每月分為三十份的辦法更為穩當可靠。
一個月之中,飲食、應酬、宴會稍可節約的就節約了,用這樣每個月節餘的另設置一份,用來周濟貧乏的親戚們小小的急需,更會覺得心安意適。這是專門說費用開支無計劃,借債出賣田產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賭博、嫖妓,奢侈靡爛,這是道德敗壞的人,不用說了!更有因為婚嫁而出賣產業的人,真是可笑。有男女就必定有婚嫁,隻是應該用豐收年的積蓄,量力去添置東西,為什麼要出賣幾世幾代賴以贍養父母、撫育兒女的東西來圖一時的華美風光?難道婚嫁之後,可以不吃東西就會飽、不穿衣服就會暖嗎?唉,真是愚蠢得很啊!
【評析】
張英以“量入為出”作為治家的道理,告誡子弟開支要有計劃,否則難免不借債,難免不出賣世代賴以上養下育的田產,最終難免不受饑寒,在分析了借債的原因除了無計劃開支外,還特別指出賭博、嫖娼、奢侈靡爛、婚嫁鋪張的危害。
還是居鄉好
【原文】
人家“富貴”兩字,暫時之榮寵耳。所恃以長子孫者,畢竟是“耕讀”兩字。子弟有二三千金之產,方能城居。何則?二三千金之產,豐年有百餘金之入,自薪炭、疏菜、雞豚[1]、魚蝦、醯醢之屬[2]、親戚人情、應酬宴會之事,種種皆取辦於錢。豐年則穀賤,歉年穀亦不昂,僅可支吾,或能不致狼狽。若千金以下之業,則斷不可以城居矣。何則?居鄉則可以課耕數畝,其租倍入,可以供八口。
雞豚畜之於柵、疏菜畜之於圃、魚蝦畜之於澤、薪炭取之於山,可以經旬屢月,不用數錢。且鄉居,則親戚應酬寡,即偶有客至,亦不過具雞黍。女子力作,可以治紡績,衣布衣,策蹇驢,不必鮮華,凡此皆城居之所不能。且耕且讀,延師訓子,亦甚簡靜。囊無餘蓄,何致為盜賊所窺?吾家湖上翁,甚得此趣。其所貽不厚,其所度日,皆較之城中數千金之產者,更為豐腴。且山水間優遊俯仰,複有自得之樂,而無窘迫之憂,人苦不深察耳。
——節錄自《恒產瑣言》
【注釋】
[1]豚(t儼n):小豬,也泛指豬。
[2]醯醢(x侃h伲i):醋和肉醬。
【譯文】
有錢人家的“富貴”兩個字,隻不過是暫時的榮耀和寵愛罷了。所可依賴來使子孫長久的,畢竟還是“耕讀”兩個字。子弟有二三千兩銀子的產業才能居住在城裏。為什麼呢?二三千兩銀子的產業,豐收年頭有一百多兩銀子的收入,從柴炭、蔬菜、雞豬、魚蝦、醋肉之類的東西到親戚人情、應酬宴會之類的事情,每一件都要用錢來置辦。豐收年稻穀便宜,歉收年也不昂貴,僅僅可以勉強維持,或許能夠不至於狼狽。如果隻有千兩銀子以下的產業,就不應當居住在城裏。為什麼呢?住在鄉下可以耕田幾畝,租息有加倍收入,可以供養一家人生活。雞和豬養在欄裏、蔬菜種在園裏、魚蝦養在池塘裏、柴炭可在山上獲取,可以在十多天甚至幾個月裏不用花幾個錢。而且住在鄉下,親戚應酬就會少,即使偶然有客人來,也不過殺雞做飯來招待。
女子盡力勞作,可以從事紡織,穿布衣服,騎毛驢,不必鮮美華麗,所有這些都是住在城裏不可能做到的。邊耕田邊讀書,聘請老師教育子女,也很簡單清靜。口袋裏麵沒有多餘的積蓄,怎會被盜賊所注意?我們家住在湖邊,很得這種樂趣。其所留下來的家業並不豐厚,可是所過的日子,比城裏有幾千銀子產業的人更加豐足。而且在山水之間悠閑地活動,又有自得的樂趣,卻沒有處境艱難的憂慮,隻是苦於世人不能深察這些罷了。
【評析】
此篇主旨是告誡子弟不要思慕城裏一時的繁華富貴,而應把“耕讀”
作為長久之計。並列舉了諸多居鄉耕讀的好處,引導子弟且耕且讀,自得其樂,有其明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