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4章 鄭燮家訓(2)(1 / 3)

哪裏有因為讀一遍就能記住,便就此了事的呢!……而且過目成誦,又會存在見什麼讀什麼的弊病。比如像《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好的文章,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會》為最好。反複誦讀,讓人欣喜感動,也就是這幾段。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的話,豈不是糊裏糊塗的笨漢!還有那些小說家寫的東西,各種傳奇濫曲及打油詩詞,也同樣過目不忘,就像一個破爛廚櫃,臭油壞醬都裝在裏麵,那種惡濁肮髒也叫人受不了!

【評析】

這是鄭板橋勸導其弟怎樣讀書的一封家書。主要談了兩點意見:一是以孔子韋編三絕、東坡讀《阿房宮賦》至四鼓為例,說明讀書必須刻苦。

不能滿足於“過目成誦”,更不應“以過目成誦為能”,不再虛心學習,深入探求。二是讀書要有選擇,不能什麼都讀,什麼都記。學海無涯,典籍浩瀚,如果篇篇都讀,字字都記,這不但不可能,而且無必要。即使讀《史記》,也應有精讀與泛讀之別。否則,就是“沒分曉的鈍漢”,充其量隻是一個“破爛廚櫃”。

明理做好人最要緊

【原文】

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雖嬉戲頑耍,務令忠厚悱側[1],毋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籠中養鳥,我圖娛悅,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至於發係蜻蜓,線縛螃蟹,為小兒頑具,不過一時片刻便折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2],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縕而出[3]。上帝亦心心愛念。而萬物之性人為貴,吾輩竟不能體天之心以為心,萬物將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兒子便是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4]。

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淩虐他。凡魚飧果餅[5],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嬉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剜肉乎!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節錄自《鄭板橋集》

【注釋】

[1]悱惻:內心悲苦,憂思抑鬱。

[2]化育劬勞:化生養育萬物,辛苦勤勞。劬(q儼):勞苦;勞累。

[3]縕(y侃ny儔n):天地間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狀態。形容煙或氣很盛。

[4]猶子:侄子。

[5]飧(s儔n):飯食。

【譯文】

我五十二歲才得一子,哪有不愛的道理!但愛子必須有愛子的準則,即使是嬉戲玩耍,也要教孩子忠厚善良,不可心地刻薄,行為暴躁。我平生最不喜歡在籠中養鳥,圖自己的一時高興,把鳥關在籠子裏,這有什麼道理,一定要扼殺動物的天性來滿足我的天性啊!甚至用頭發絲線係著蜻蜓、螃蟹做小孩玩具,不過一會兒便折騰拉扯而死。天地萬物,生長養育夠辛苦的了,小至一蟻一蟲,都是由陰陽五行的盛大之氣相互作用而變化生長的。上天也時時刻刻在思念著它。萬物之性以人性最為貴,我們竟然不能體察上天的心並把它變成自己的心,那麼天下萬物的性命將有何保障啊?……我不在家,兒子便是由你管束。最要緊的是要培養他忠厚的感情,去除他殘忍的心性,不要因為是你侄兒就放縱姑息。人家的子女,也都是天地間一樣的人,應當一樣愛護憐惜,不要讓我的兒子去淩辱欺侮他。隻要是吃的東西,都應該均勻分配,讓大家都高興。如果我的兒子坐在那裏吃好東西,讓人家的兒子遠遠地站在一邊看,一點味道都嚐不著,他的父母看到了,憐惜他,又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叫他走開,這不是挖他的心割他的肉嗎!

讀書中舉人、中進士、做官,這都是小事,最要緊的是要明白事理做個好人。可以把這封信讀給郭嫂、饒嫂聽,使二位婦人懂得愛子的道理在這裏而不在別的什麼地方。

【評析】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愛子之道,卻不是人人都明白。鄭板橋老年得子,豈有不愛之理。但他深知,溺愛不是愛,姑息放縱更不是愛。愛子就要教子以做人之道,就要有好的教育方法,哪怕是嬉戲玩耍,也要注意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對小動物如此,對人就更不用說了。“家人兒女,當一般愛惜”,“魚飧果餅,宜均分散給”,其慈祥仁愛之心,躍然紙上。信末提出“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讀來更使人感動。

讀書先要學習做人

【原文】

富貴人家延師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學有成者,多出於附從貧賤之家,而己之子弟不與焉。不數年間,變富貴為貧賤:有寄人門下者,有餓莩乞丐者[1];或僅守厥家[2],不失溫飽,而目不識丁。或百中之一亦有發達者,其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鏤心,為世所傳誦。豈非富貴足以愚人,而貧賤足以立誌而浚慧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