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0章 俞樾家訓(1 / 2)

【撰主簡介】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清浙江德清人。道光進士。1852年任翰林院編修,1855年任河南學政。1857年初被人彈劾罷官,僑居蘇州從事著述和講學。1865年先後主講於蘇州紫陽和上海求誌書院。1868年後長期主講杭州詁經精舍。曾任浙江書局總辦。

精刻子書二十二種,被海內奉為善本。擅長經學研究,治學嚴謹,被尊稱為曲園先生。著述編入《春在堂全書》。

與次女繡孫談人生

【原文】

得正月二十七日書,知汝無恙[1],為慰。

吾於正月二十八日,在錢塘江首途,由嚴州、金華、處州、溫州而至福寧。祖母今年八十有七,惟步履艱難,及重聽較甚耳[2],飲食起居,與前年無異,期頤可望也[3]。伯父之病,仍未脫體,幸公事清閑,頗足養病。

吾在彼小住二十七日,仍由原路而還,水陸兼程,行殊不易。然泉聲山色,頗足娛情;已於三月之末至西湖精舍,筆墨叢雜,賓客紛繁,遠不如福寧太守之清閑自在矣[4]。汝南旋之計,聞又不果。在都固無佳況,還南亦乏良圖,觸藩之歎[5],誠有如所言者。眼前既不成行,宜隨時排遣,勿鬱結成病。

汝有生以來,尚無大拂逆之境,此日稍嚐辛苦,亦文章頓挫之法。昨得彭雪琴侍郎書[6],有詩雲:“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作人。”此言有味,故為汝誦之。

吾嚐言人生須分三截:少年一截,中年一截,晚年一截。此三截中無一毫拂逆,乃是大福全福,未易得也。三截中有兩截好,已算福分矣。但此兩截好,須在中晚方佳。若晚年不好,便乏味也。必不得已,中一截不好,猶之可耳。汝少年總算順境,但願以中年之小不好,博晚年之大好,仍不失為福慧樓中人。善自保重,深思吾言。

——節錄自《近代名人尺牘》

【注釋】

[1]無恙:恙,憂。沒有疾病、災禍等可憂之事。

[2]重聽:聽覺失靈。

[3]期頤:《禮記·曲禮上》中,“百年曰期頤。”古人以百年為人生年數之其極,故曰期;百歲老人的生活起居需要人養護,故曰頤。

[4]太守:舊官名。各朝代的官職大小,所轄區域不一,唐玄宗以後已非正式官名,習慣上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時則專稱知府。

[5]觸藩:本意為以角抵撞籬垣。後用來比喻到處碰壁,進退兩難。

[6]彭雪琴:指湘軍儒將彭玉麟。侍郎:舊官名。從漢代為宮廷近侍到明清,官位漸高。到明清時為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如吏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