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收到一月二十七日的信,知道你很好,心中感到安慰。
我於一月二十八日,從錢塘江開始出發,由嚴州、金華、處州、溫州到了福寧。祖母今年八十七歲,隻是走路有些困難,以及耳朵失靈也較嚴重,然而吃飯活動等,同前年一樣,活一百歲是有希望的。伯父的病,仍然還沒有好,好在公事不多,完全可以安心養病。我在那裏住了二十七天,仍然由原路返回,水路陸路兼程,路途很不容易。然而一路上山上的景物和泉水的叮咚聲,完全可以陶冶情懷,也有一番情趣;已於三月底到了西湖學舍,這裏詩文及寫作較多較雜,來客也多,遠沒有在福寧任知府時清閑自在。
你到南方來的計劃,聽說又沒有結果。在京都固然沒有什麼好的,歸還南方也不是什麼良策,使你到處碰壁而進退兩難,正像你所說的。眼前既然不能來南方,可以隨時消遣放鬆自己,不要憂鬱成病。你自生下來還沒有經過大的不好的處境,這段時間稍微經曆辛苦,也好像寫文章的頓挫方法。昨天收到彭雪琴侍郎的信,信中有句詩說:“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作人。”
這句詩很有意思,所以抄來給你讀一讀。
我曾經同別人講人生須分為三個階段:少年為一段,中年為一段,晚年為一段。這三個階段中,沒有絲毫的不順利的處境,這是有大福氣的人,很難得到。三個階段中有兩段好,也算是有福的人了。但這兩個階段好,必須在中年和晚年才比較好,如果晚年不好,就沒有意思了。如必不得已的話,中年這段不好,還算可以。你少年總算還比較順意,但願你以中年有一點點不好,換來晚年的大好,仍然不失為有福氣的人。好好保重,多想想我的話。
【評析】
俞樾在信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他從杭州起程去福寧老家看望母親及家人,又從老家返回杭州的經過,並告知女兒家裏祖母及伯父的身體狀況。同時還借他女兒想南下,但又一時不能來南方居住的想法,告訴女兒不要太憂鬱,並用彭雪琴的詩來開導她,有煩惱的時候要想得開一點,隻有曆盡艱辛的人,日後才能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信的後半部分主要講他對人生總的看法和所要追求的目標,是俞樾寫這封信的主要意思。他認為人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其目的是用以教導女兒:人的一輩子當中,總難免有不順意的時候,人在困難的時候或處於困境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要勵精圖治,最後爭取在晚年有一個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