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通日本語便可入專門學堂,不必學普通。若英語並學,甚費腦力。能通兩國語文自佳,但無專門之學,尚不為有用之大才。或但求讀英文,不求能語,尚較易也。化、電、格致[11],恐性不相近[12]。若政治、法律、理財、外交,吾疑讀其書便可通,然用處甚大。理財、外交,尤吾國急務,若擇執一業,汝自酌之[13]。學成一門,便足自立也。吾不願汝強學,但願汝身健,宜體吾意。
——節錄自《吳汝綸全集》
【注釋】
[1]高文:高超文才。
[2]徼(ji伲o)幸:由於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災難。徼同僥。
[3]科第:根據科條,規定次第等級,多指科舉考試登第。
[4]策論:科舉考試項目之一。
[5]八股:明清科舉考試的文體之一。
[6]《九通》:通典、通誌、文獻通考,舊稱三通。清代又以續通典、續通誌、續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誌、清文獻通考合稱九通。
[7]謬妄:荒謬狂妄。
[8]料:預料;估計。
[9]舉人:科舉考試中通過鄉試中式者為舉人。
[10]進士:科舉考試中通過進士科考試中式者之名稱。
[11]格致:自然科學。
[12]性:本性;性能。
[13]酌:斟酌;考慮。
【譯文】
你打算為科舉考試歸國,我的意見是憑你的文才自然可以考中,倘若不中則是老天爺的安排。你祖父具有高超文才,一生沒有考中科名,我則是僥幸考中,我們家恐怕很難每代人都能獲得科舉考試登第的成功。現今科考改為策論,而考官沒有真實學問,批改八股試文還不明白其高下優劣,對策論則一向沒有研究過,怎麼能決定考卷成績的好壞,不過胡亂錄取考生等第而已。《通典》《通誌》《文獻通考》等九通合起來達到數百卷之多,誰人能夠盡數閱讀,以這些東西來作為考試內容,簡直是荒謬狂妄到了極點。上海最近印刷這些書籍,我已為你們兄弟各買了一部,你參加科舉考試時必須攜帶入考場。
其餘有關外國政治和工藝各門學問,也有必要帶一些在身上,中不中式聽其自然,不要刻意放在心上。我估計科舉考試選取人才的方式最終一定會廢除,你如果長時間在日本學一專門之學,從新式學堂畢業達到舉人、進士之類的水平,當然比在正規科舉考試下獲得的功名更值得高興。這是因為,你是用實際學問來獲得的,並不是僥幸獲得的。隻要通曉日本語便可以進入專門學堂學習,不必進普通學堂學習。如果學日本語同時學英語,太費腦力了。
當然,如能通曉日、英兩語言文字自然最好不過,但如果沒有專門之學問,還不能成為有用之大才。或者隻求閱讀英文,不重在口語說得流利,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至於化學、電化、自然科學,恐怕與你的本來習性不相接近。如果就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而言,我猜你閱讀這些學科方麵的書籍就可懂得其內容,盡管獲得這方麵的知識花的力氣不多,然而用處是很大的。而且,就理財、外交這兩門學科而言,尤其是我國目前急需掌握運用的,或者從這兩門學科中選擇一門學科學習,你自己去斟酌罷,如果能夠精通這其中一門學科,就完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我不希望你勉強去學習,隻希望你身體健康,你應當體會我的心意。
【評析】
吳汝綸盡管出身於科考舊學,但他多年擔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職務,對於中西兩種文化的優長劣短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他反複告誡其子參加科舉考試未嚐不可,至於能否中式則不必過分看重。因為,科舉考試選取人才的製度終究要讓位於新式學堂教育。所以,他建議其子最好攻讀“專門之學”,造就自己有用之才,實學之才。這其中明顯地反映出吳汝綸重視經世致用的實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