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應當注意的幾個方麵
世上有很多企業管理的論著,但是這些方麵是少有提及的,有的甚至是悖論,因此,看似頭頭是道,其實一竅不通。還可能把企業引入歧途,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企業真正的需要是什麼,不知道企業最本質的東西是什麼。
我們講企業最根本的需要是生存,是長命,除此無二。最本質的是社會的一個組織,其本職是根從大眾的需求,做出相應的產品,供給並滿足大眾的要求,同時更好地養活自己的員工,使他們具有美好純正的生活。無論是經濟型的企業,還是政治組織,都是這樣,沒有其它,更不應是為了自己賺取最大利益。因此,一個企業在其成立土之時,以下幾個方麵是應當首先明白,並在以後做到的;
一,在相應的混亂時局不太明朗時不可去做企業,無論是政治的組織和經濟的企業都不可去做。也就是講你想進入的行業有人己在別處做了,並且做得還可以,這樣你再在本地或他處去做。這是因為曆史的經驗告給我們:凡是後來做成功的,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不是在當年最先去做的。這是因為最先去做的,他們是探路者,所丞擔的風險是最大的,因此往往是犧牲者。而後來的是踐行者,前者不是為你鋪好了路,就是用他的屍體為你墊平了路,或者你看到了他遇到的危險可以及早避開。雖然在以後你也應走自己的路,但是兒時的學步時光就過去了,以後隨著自身的強壯,相應的抗風險能力自然就不同了。
二,企業之初,企業應當有一個相應的名號,並且這個名號一定要易叫易記。而且產品目標必須專一,產品的名子也一定要好叫易記,並且在十年之內又應當在社會上樹立起這個品牌,使達到相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然就是不正常,不正常就不吉祥,這個企業就凶多吉少了。
三,企業家不能是商人,不能用商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管理企業。商人可以唯利是圖,但是做企業不能單是為了追求利益,更不能以利益為導向,為掙多少錢為目標去製定企業的發展,否則就會迷失發展方向,以致於後來四處碰壁,自己遭罪,無路可走。
四,企業可以跨地區擴張,但是不可跨行業發展。因為這將導致企業動蕩不定,從而進入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兩難之境。這是因為這就像幾匹步伐不一致的馬拉著一輛車一樣,企業內部一定會互相製肘,財力也一定會應付不佳,企業主失去方寸,企業可能就不行了。
五,做企業切不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宗旨。若把這個當了宗旨目標,無論從人性還是物理講,就往往會不擇手段,不是想方設法巧立名目克扣員工,損害員工利益,就是幹出些違法不得人心的事來或弄虛作假,或產品摻雜,或缺斤短兩,或偷逃稅務,在損害他人同時,敗壞自己的名聲,使企業做不下去。因此易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對於利的追求,隻可小事其事,不可大事其事,方為吉祥之舉。
因此,做為企業主,施展自己的抱負,應當想情作理,保持純正,遵守正道,不要為了自己恨不得把其它地方都挖到黃泉之下,不要違背天心人願。這樣在以後即使有了困難,遇到了麻煩,不僅不會有人落井下石,不會有眾人推倒之虞,而且也不會孤立無援,否則必有凶險加於自身。
六,企業高層一般不可多於五人,一人出而為首,易曰:'王用三驅。’就是講為王者,在治理政務上,自己身邊有三個人供直接驅使就可以了,多了不僅會產生推諉,而且在決策上會產生執言製肘。
在企業之初之所以講這麼幾點,其根本一點是在於企業是人來做的,而人,特別是做企業的人,都不僅個個精明,而且往往又都是性情中人,而創立一個企業又是很不易的,但是既然做了,不僅說明有這個能力,而且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使自己有個中正的生活,同時建立相應的秩序,使更多人擁有相應的生活,這就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是企業主的擔當。這樣,員工統過自己的工作擁有了相應的生活,大眾使用企業的產品方便了自己的生活,就會認可企業,企業就有做大做強做長的可能,企業能大而久,企業主就會久中其位,有位就會有相應的生活,不然不明就裏沒了企業,沒了位,有錢恐怕也難使鬼推磨了。
在這兒還要再講一點的是,在企業成立的日子上也應有所選擇,這不僅是易經的教誨,也是曆史的經驗,決不是迷信,有很深的玄機和科學道理,若看了本人的,,,周易創世紀可能會了解點,若不能了解,隻須記住'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就行了。
因此,凡有誌於開國承家做企業的,一定要先把以上幾點熟於心中,心中有了主,企業就不會因主管自已的率性而為而進入困境而倒掉,更不會因選擇失誤決策不對而入於歧途,否則若聽了那些歪道邪說,當時似乎怪入耳中聽,企業肯定會不好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