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為有臨教思無窮,容保民全麵監督(1 / 3)

笫五節,為擴張利用行師,當霸主容民蓄眾

好了,我們又講了一堆有人想聽而聽不到,有人不願聽而非聽的話,還是書歸正傳吧。那麼企業主們這時又會有那些選擇?

一,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隊以組織紀律為核心。因此,凡用師首先必須嚴明組織紀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同時對於各部隊的領導也要進行考察,''將聽吾計者,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者,用之必敗,去之。''不給任何人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權力和自由。做到放得開,收得攏,有計劃,有執行,統一意誌,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層層負責,各盡其職。更重要的是,在師出之時,就應預謀好相應的退路和退兵的時間,'兵貴勝,不貴久',不要把這種戰爭的時間拖得太久,也不要光慮勝不慮敗,謀在先,則勝算多。

二,各部隊領導必須到位。並且其所在的位置,不論在行進中,還是在作戰時,都應處在中間的位置,這樣不僅能較好保護自已,更重要的是方便協調指揮部隊的行動。而如果有了預料中的勝利,則應立刻進行相應的笳獎,以鼓士氣,再接再勵。同時還應做到對於各路領導的充分信任,想信他們在前方采取的措施,並適時適當提出相應的建議,表示出相應的關愛,這應當是吉祥的。

三,有戰鬥就會有傷亡。對於在作戰中發生的傷亡,應當是輕傷隨隊前進,不下火線,重傷死亡應就地等待救治或處理,不可感情用事,給部隊造成拖累。更應注意的是,力戒各部隊剛愎自用,既不要好大喜功,也不可輕舉妄動。否則不僅會造成更大傷亡,甚至會無功而敗,後果不堪設想。

四,征伐用師的目的,不應是為了消滅對方奪其國,而是使之順服。自然,也是為了更好自保,因此雖行師用兵,也要做到安全第一,盡量減少自己的傷亡,兵法的原則是,布陣要使低窪地在左前側,這是為了便於發動攻擊,而且攻擊起來有速度,高地要在右後方,這是為了便於隱避和防禦,因此''孫子兵法''雲:'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而之所以這樣,是我進於敵地,雖是大軍也力量有限,還不得地利人和之利,而又求全勝,不能不講求先要自保為上了。因此禦敵布陣在所難免,講求陣法,又乃用兵之常道,之首要。

五,在企業內,各部門有各自的統帥,這時興兵行師,也自然應有總帥,但是這所有的統帥也都必須受企業主一人的節製,你是總統。因此,對於這些統帥,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可隻顧及前方行師,而忽視了企業這個後方,不然相互間不僅會發生不協調,甚至有的部門會出大事,那就很不好了,即使前方再取勝,那也不算完勝。因此你必須做到統籌全局,不能顧此失彼,否則,動機再純正,德性再剛毅,結果也會有凶險。

六,征伐不以消滅他國為目的。但征伐的結果又往往會導致他國政權的更替,君主易人。當然這新君應是你中意之人,他能夠向你稱臣,隨順你。這問題就來了,這是因為這新任之君,他應是正直的正義之人,在他的國家有很正麵的影響力,但是這樣的人你是否會中意?但是不論你是否中意,則決不能讓那些投機取巧,賣主求榮,見利忘義的小人占據這個位子,否則的話,他的上台,必會導致這個國家陷入長久的混亂之中,這是不是違反了你的初衷?美國在伊拉克不就是這樣?當然這對於你的形象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對你的國家更是拖累,你圖什麼?

因此,我們講企業到了這一時候,一定會有這一類的行為,而進入一種非常狀態。而一旦進入這一非常狀態,,相應的危險也就隨之而來了,但是這時的企業是很有抗風儉能力的,也不用太大驚小怪。

這個時期的卦是師卦。卦象是地中有水,而就水的本源講,正象本人在‘’創世紀‘’中講的那樣,就是地球所生,不是外來的,在地中,水以不同形式存在著,例如暗河,暗坑等,更多的則是融滲。土能克水,又能生水,是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因此,做為一企業主,過去領導著一個企業,現在通過征伐,雖然目的不在於占領那個企業,但你的用心是使他也遵你為王,成為你的蕃庶之邦。那麼怎麼進行這事呢?使他們不是順服而是順從呢?我們講,這事應分兩步走:

一就是做到‘’容民蓄眾‘’容就是容納包容,就是把他們納入治理的範圍,像原企業一樣,使之成為企業大家庭的一員。其次就是蓄養,就是要給他們相應的生活和安全保障,保護他們的利益不受他人侵害,並監視他們不再離你而去。

二就是同化。在上邊那個基礎上,你一定要把他看成是企業大家庭的一員,同時在他們逐漸由順服而順從的同時,也逐漸地轉換對他們的治理方式,就是把武功變為文教,就是用相應的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對他們進行勸化,從而使他們認同你的道德思想和文化教養,怎麼去具體進行呢?我們說規範人的行為的最大最有效的法律是禮儀,而禮的核心,則又是分上下,定尊卑。就是讓他們逐漸地懂得按你的要求來定他們的地位,同時按相應的地位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並逐漸成為一種規矩,這就是禮節禮儀的教化,也是禮教的最高境界,也是移風易俗,接受你的必然過程,這樣不僅顯示了做為王者的大家風範,而且又把這種文化,潛移默化植入了他們心中,成了他們自然言行的準則,而他們的誌向也會重新得到確立,這樣相互間就可以相安了。

當然,這種同化教育,是一個緩墁而長久的過程,但相比其它方法則又是一個既省力又很有效的方法。這樣他們墁墁接受了這相應的文化,也就在相互間分清了上下尊卑,有了這種觀念,自然就會對自己的言語行為進行自覺的節製,這樣的行為久了,深入了他們心中,也就成為了文化,成為了習俗,成為了思想,成為了道德,而這所有的一切,最終又使他們明白,如果不主動奉行這種文化,小心地跟在比自己強大者的後麵,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從而又使他們產生了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感,對你禮敬有加,這樣就可以大家和平共處了,相安無事了。具體可這樣進行:

一,在征伐結束之後,自然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這時你仍應,並能夠保持相應的謙虛和低調。並且仍應一本初衷,照著自己的誌向前進,千萬不可,也不要像世俗之人那樣,生驕橫之心,行浮躁之事,樸素坦誠地去做應當做的事,盡塊恢複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以實現自己的宏願,是不會有太大麻煩的。

二,做為新立的君王,由於有人應援,他的執政之路也應當是較為平坦的,並且他也應團結誌同道合的人,抱著執著純正的態度,不求聞達於天下,心地坦蕩,擇善固守,去為本國的人民謀福祉,且不可有其它不應有的想法,也應當會是吉祥的。

三,待安定下來後,你應當對新立的君主作出來的選擇,那怕是有不合自己意的,多數情況下,也應作視而不見狀,不要作過多的幹涉。同時對於他的執政能力,也不要有過高的要求,隻要能一般履行自己的職責,保持社會的穩定就可以了。但是他如果作出了企圖傷害你的選擇,或有相應的行為,這就是他的不對了,自然這個位子他就不能占了。這是他心懷不規,不自量力,咎由自取。

四,若是他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地尾隨在你之後,雖然有時也會表現出些許的剛強,這也是可以理解,可以容忍的。因為從他的立場言,也或許是為了避免你對他的傷害而采取的措施。當然,做為一國之君,也應會有自己的抱負,有自己的態度,自己的理念,所以在你誌行的同時,也應當使他有表現自已的機會,這不僅是對他的尊重,同時他畢競也是一國之君,因此這樣做也應是吉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