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更是一種天職,是神聖的使命。職場中,一個人隻有具備使命感,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獲得領導和同事的承認。如果你沒有使命感,就是一個不稱職的員工,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也不可能在職場中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了。而如果你具有使命感,就會不斷地要求自己邁向更高的台階。
隻有具有使命感的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沃頓商學院和哈佛商學院為新生安排的第一堂課就都與使命感相關,也能說明這個道理。這兩家世界著名商學院第一堂課的內容很相似,分別是:商業使命和商業道德、企業家的使命和企業家道德。
目標是使命的載體,對目標是否專注,已經成為一個人能否在職場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如果你沒有遠大的職場目標,你就不會安心做事,而是一遇到工作困難就逃避,一遭受挫折就抱怨,這樣又怎麼能夠獲得成功呢?
案例一
哈佛大學曾經針對一群智力、學曆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進行過一次關於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他們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吃驚。那27%沒有目標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會;那60%目標模糊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胸無大誌,事業平平;那10%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的人大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事業有成;那3%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的人全部成為社會精英和行業領袖。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 ·希爾說:“正確的心態隻是成功的第一步,一旦打下了基礎,你就可以在上麵構築成功了,而目標則是構築成功的基石。”
案例二
洛杉磯郊區有個年僅15歲的孩子,擬了一張名為“一生的願望”的表格,其中包括: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和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個願望都編上號,一共是127個。
當把願望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就開始循序漸進地去實現。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願望中的106個。
這個美國人名叫約翰·戈達德,他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一切榮譽。如果你也能像他一樣,擁有遠大的職場目標,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走得最遠的人。
實際上,隻有具有使命感和遠大的職場目標,你才能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安心工作,才能在工作的過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