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到多少,你就必須先付出多少;你在付出時越是慷慨,你得到的回報就越豐厚;你在付出時越是吝嗇、越是小氣,你得到的回報就越少。
案例一
陳芳在一家外企上班,工資待遇比較優厚。可是她在公司的境遇卻並不是很好,她似乎總是成為同事們孤立的對象。每當公司搞聚會,或是同事請吃飯,她總是那個被遺忘的人。為什麼同事們會對她如此薄情呢?
原因就在於,陳芳是一個凡事都斤斤計較的人。一次,公司剛來一個新同事。為了表示歡迎,上司給她配備了一台新電腦。這讓陳芳無法理解和接受。中午午餐時,她便對一起吃飯的同事說起了這件事,說到激動處,竟然還惡語連篇,搞得大家都沒心情吃飯了。泄了憤的她覺得舒服多了,可是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同事和她一起吃飯了。
陳芳與同事們的關係不好,就是因為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老是爭求種種“好處”,時間長了難免引起同事們的反感。事實上,“利”未必就能給你帶來多少好處,反而會弄得你身心疲憊,並失去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是得不償失。所以,職場中人對於利益,千萬不要斤斤計較。
案例二
曹瑞是一位即將踏入而立之年的職場人士,他應聘到某公司做企劃工作。雖然是初來乍到,但因為策劃經驗非常豐富,曹瑞很受總經理的賞識,所以他的薪水定得比較高,這讓身為策劃部經理的陳文洋心裏很不舒服。出於嫉妒,在平常的工作中,身為上司的陳文洋總是有意為難曹瑞,有時甚至將自己的工作也交給曹瑞去做。
曹瑞的工作總是部門裏最多的,陳文洋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誰讓他的薪水最高呢?這還不算,對曹瑞撰寫的策劃案,陳文洋通常稍做修改便署上自己的名字交到總經理那裏。由於曹瑞撰寫的策劃案非常優秀,陳文洋幾次受到總經理的表揚。看著陳文洋得意洋洋的樣子,不少以前妒忌曹瑞薪水過高的同事,也開始為他打抱不平。“你也太老實了吧!他明擺著是搶你的功勞。”曹瑞隻是微笑著說:“也許他是在考驗我吧?”
幾個月下來,曹瑞的不計較利害得失的做法為他贏得了好人緣。一次,曹瑞又接手了一個策劃案,撰寫完之後他交到了陳文洋手中。正當陳文洋瀏覽曹瑞剛剛交上來的策劃案的時候,總經理到策劃部視察工作來了。陳文洋便說:“他做的策劃案有些地方不行,我幫他修改一下。”總經理翻看了一下策劃案,意味深長地說:“我覺得很不錯,要不你交一份更好的給我?”說完一臉嚴肅地走開了。
一周之後,曹瑞就取代了陳文洋升任策劃部經理,總經理告訴他:“你的策劃案的思路和寫法我很了解。我早就看出陳文洋的不少策劃案是你撰寫的。”
工作中獲得了榮譽,最好是與大家共同分享。當工作環境不確定,或者單位正處於變革期間時,這樣做看起來有點冒險。你可能會感到如臨大敵,比平時更希望大家重視你的良好工作表現。而事實上,越是困難時期,與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榮譽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做表明你正與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不是隻顧自己死活,不管他人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