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日本刀禮儀與使用方法(1)(1 / 3)

日本刀極具藝術美,製作與使用都很專業,擺放、佩帶以及收授也很講究。

擺放

太刀應設特定的安置架,以刀尖向上,刀柄向下,邊鋒向內的方式擺設。

打刀與脅差,有時連同短刀,常被放在同一個安置架上。擺放時,刀刃向上,刀柄向左,這是出於對來訪客人的禮貌,表示對其無敵意。如果刀柄向右,因為可以很方便地用右手將刀拔出來,則表示有敵意。打刀置於下層,脅差置於上層。

佩帶

除了短刀以外,武士會把刀佩帶在身體左側,這樣便於右手拔刀。碰撞武士的刀鞘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以前有不少決鬥就是因此而起。

武士外出一般佩帶打刀與脅差兩把刀。出門前先將脅差插在腰帶裏,然後右手提打刀,走到屋戶後的玄關處穿上鞋子以後,再將打刀插進腰帶。

日本武士到友人家中,先會在玄關處將刀解開,右手提刀,刀柄向斜後方,再進入屋內。如果左手提刀則表示隨時可用右手拔刀,也是有敵意的表現。

收授刀

收授日本刀,主人將刀離鞘後交給客人時,應將刀尖朝上,同時刀刃朝授者方向,刀背朝受者方向。授刀者雙手握住刀柄,且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注意兩手之間要留出柄部中央空間給客人握持。客人以右手接牢後要對主人應聲表示已接好刀了,此時主人即可鬆手,完全將刀交給客人。

拔刀

不同的刀,拔刀方式不盡相同。比如打刀是左手先握在刀鞘緊臨刀鐔部位,拇指扣在刀鐔內側,主要是為了防止被奪刀。拔刀時左手拇指收回並上推刀鐔,右手將刀拔出,拔出後將刀橫削,逼開敵手,隨即左手也握住刀柄。太刀則是左手握住刀鞘,右手直接拔出即可。

持刀

雙手握刀柄,右手在前,左手在後。雙手間隔2~3厘米,手的虎口正壓在刀柄上方。如雙手距離太近,則其力量不能最大程度發揮。右手主要用於控製方向,左手主要用於發力。發力時右手大約4分力,左手約6分力。

持刀姿勢主要分中段姿勢和上段姿勢。采用中段姿勢,刀柄距肚臍大約一拳距離,刀尖對準敵手喉部的高度,這是最佳的防禦位置,該位置也有利於攻擊。平時持刀均保持中段姿勢。上段姿勢為將刀舉過頭頂,刀柄位於頭部正上方的適當位置,刀身向後傾斜,與身體的角度約為30°。此姿勢完全為攻擊姿勢,但此時持刀者腹部完全暴露,也很危險。

攻擊姿勢

最基本的攻擊姿勢為正麵劈砍,這也是威力最強的攻擊手段。攻擊時先呈上段姿勢,盡力劈向離身體最遠處,之後,馬上收回到中段姿勢,刀到中段時要盡力煞住,這是為了避免刀劈到下方時,暴露自身,成為對方攻擊的目標,這是攻擊姿勢中最難掌握的一點。

日本刀的拆卸與保養

刀裝拆卸與組裝

刀裝拆卸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換另一套刀裝;二是對刀進行保養;三是鑒賞刀莖。

拆卸時,首先要拔除目釘,這時要用一個專門的工具,稱為“目釘拔”。該工具實際是一個鐵製小錘,先用錘頭將目釘鬆動,再用錘柄較尖的一端將目釘推出。然後將刀從鞘中抽出,抽出的過程中刀刃要向上,以免刀刃劃動刀鞘。抽出刀後,右手持刀柄,左手在右手腕部的上方磕動,使刀身與刀柄的結合鬆動,如果仍然太緊,需改用橡皮錘輕輕向下敲擊刀鐔,使其鬆動。然後方可將刀身從刀柄中拔出,並除下切羽片及刀鐔。

組裝過程與此相反。拆裝刀裝時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手接觸刀身,需帶手套或用幹淨紙巾墊著。

刀的保養方法

在保養刀的過程中應注意不能用手直接碰觸刀刃,盡量不說話以免飛沫或口氣濡濕刀麵。若要觀賞、品鑒,則應該以虔誠肅穆的心情,將刀置於燈光下,借光的折射欣賞刀身特殊的紋路及其流暢的造型。為刀上油後,即可將刀裝入特製的樸木刀鞘(白鞘)裏。

若是一直放在樸木鞘裏,一年隻要換兩次油即可,否則暴露在空氣中的刀需要定期保養,才能確保它的銳利與光芒。保養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刀從刀袋抽出。

先將刀袋打開,露出刀柄部;

將整刀約三分之一露在刀袋外;

拔出刀後將刀袋反折遮住鞘口,防止灰塵進入鞘內。